by
忆水寒的清浅拾光
结识
摊开记忆的手掌,时过境迁,却也历历在目清晰明了。
接触文字,说是偶然,也是必然。对于一个刚挣脱高考摧残的人来说,大学充裕的时间和无人约束的自由就是滋生一切事物的温床,包括文字。那时的我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网盲,对上网一窍不通,也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但这些毫不影响我对于网络的探索。
最初学着玩QQ,和熟悉的陌生的人聊天,时间长了渐渐觉得无趣和莫名的空虚。于是我的阵地转向了逛空间,关注点就是说说和日志,遇到文采好的会无聊到把别人的说说一翻到底,看完说说翻日志,有些文章确实辞藻华丽文采斐然,有些故事就感觉像是在说自己,让人有种错觉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另一个我。
人们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向来不拒绝,还会想方设法拥有它。
就这样,看的文章多了,自觉不错的都转到自己的空间来。某天一个表姐评论说:“你可以试着自己写”,也许是因为这句话的提醒,也许是青春期不安的血液引起的躁动,就在初入大学校园一个多月时,我开始有了想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的想法。我把转的日志都删掉,醉心于自我的原创。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一个生活的空挡就是我写文章的契机,每一次的遐想感慨就是我灵感的源泉。诗、词、散文和对联都曾尝试过,最终还是觉得散文比较适合我。
说实话,现在看那些文字,稚嫩、青涩、灰暗,不知是何种心理作祟,每每只有心情不好时才想要写文章,只觉得胸口有某种东西喷薄欲出,只有写出来才感觉轻松,而整个人也得到了某些程度的释放。加之内向而又敏感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可能选择除写文字以外的途径去作消遣,也因此,所有写出来的文字都带着淡淡的感伤和消极的避世。
许是荷尔蒙猖狂地蹦哒,青春期里的哀愁长而又多,肆无忌惮,每一个缝隙都逃不过它的魔爪。那时候的自己仿佛被困在一个山洞里,没有出口,没有光明,没有援手。想要被救赎,却又走不出来。这一困就是四年,我矛盾的想要挣脱某种束缚,却又深深陷进去不能自拔,有时甚至是依赖。我常将自己包裹,厚厚的盔甲让我在孤岛屹立不倒,孤独着也享受着。
文字——我的情人,无论是夜半三更还是朝阳初升,也不管是春去秋来还是物换星移,我们的缠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也超脱了现实。自我认识它的那日起,它就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成长
经年累月,斗转星移,有些爱不会因为时空变幻而变化,亦不会因俗世侵扰而消逝,反之,变得愈发的深沉而厚重。
毕业后文字因生活和工作而被搁浅,偶尔想写却再也找不到文思泉涌的感觉,浮躁的心静不下来,自然写不出来,纵使写了也差强人意。
忙碌的工作一旦停下来,会突然觉得不知所措,那颗仿佛幽灵般飘荡的心无着无依,找不到停靠的地方,游离于身体之外寻寻觅觅,空荡荡的无助感占据了整个身体。无数个日夜的纠结困顿之后,我像个孩子找到了妈妈一样地兴奋,终于明白这几年困着我的,就是那饥渴的心因缺少文字的润泽,就像人没有了血液的流动那俱将死之身,毫无生气,残喘苟活。物质世界再丰富,也填补不了精神世界的空虚,而人总要有个寄托。
于是,在一个不起眼的日子里,我重新拾起了被搁置的文字,还有那失去灵动将死未死的心。
这一次的重捡,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不能重蹈学生时代的覆辙,那种只在正常生活状态之外创作的情绪不能被带进我现在的写作中去。虽说文字的世界是孤独的,坚持的路上更是如此,而人往往在孤独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才有灵性有质感。
既然爱它,就要尊重它,且容不得亵渎。曾经的抑郁寡欢只是青春懵懂的种子,那种消极悲观,不仅影响了自己和家人,写进文字里带给读者的也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俗话说能说出的痛便不算痛,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特定要经历的事儿,当初觉得过不去也许是因为年轻经的事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以为天空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么大,而现在回头再去看那真真算不上什么事。
当开了公众号真正去写的时候,每一步我都愈发的小心翼翼,我不再只追求文章表面的华丽和自说自话的表演,也不再沉溺于自我的情绪和极端悲观的想法,而是希望我的文字所传递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之效,不仅能引领读者正确的价值观,更是帮助和治愈读者的一剂良药。
以前只是随意而为,现在我更想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发现并传递美好,珍惜并热爱生活。而当这些美好的字眼从我的头脑中迸发出来的时候,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往日都好,身心也都受到了鼓舞。
我感谢文字在我知识匮乏之际伴我助我,更感恩文字教会了我成长,让我明白写文章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博取眼球,更不是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促人奋进的力量,一种情怀。
山迢迢,路遥遥,对文字的热爱不动摇。
情袅袅,爱涛涛,矢志不渝终与尔同老。
我因文字而成长,也希冀因文字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