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教”与“学”之间

贲友林老师将“学习单”引入课堂,创建一种“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长期寻求课堂突破的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决定尝试引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贲老师的课堂,师生围绕“学习单”展开对话交流,在充分地展示互动中,建构起新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和反省力。

在尚未“吃透”贲老师的教学设计理念,领悟贲老师驾驭课堂的方法的情况下,我已经开始“行动”了。

然而,现实惨不忍睹,不堪回首。设计的学习单,许多学生应付了事,还有甚者是抄袭或不做并声称自己不会。课堂上,汇报交流时,总有一些孩子要么是滥竽充数,要么是神游云外。为了充分展示,并促使学生建构起新知,总恨课堂时间太短,学习单上的问题很多时候没来得及交流……这着实令人很抓狂!

每节课后的感觉也总是一地鸡毛!为什么课上的那么不尽人意呢?在忙碌之余,我在苦苦思索……

南瓜不说话,但在默默生长。也许相关观念学生已经建构,但需要假以时日进行积淀,就当牵着蜗牛在一起散步吧!

释然了,也就天高云淡了……

好景不长,如期而至的月考将我从憧憬中拉了回来,成绩的差距如当头棒喝。

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毕竟,我们要的是“葫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郁闷呀!

必须要认真地反思一下。

客观上,学生多,不利于课堂对话的充分展开;学生学习素养有待于提高,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没有良好倾听能力和主动参与性,课堂互动交流就难以有效展开。

主观上,对学习单的处理不够细致,课前没有掌握好学情,另外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益。

再次品读贲老师的教法,窃以为,贲老师学为中心的课堂更多地源于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理论,即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贲老师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奥苏贝尔把这种强调接受的学习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当然,贲老师对相关教学理论的领悟以及游刃有余的课堂调控能力,非一日之功。这种学识再加上贲老师的个性特点等,形成了贲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而这是难以靠模仿所能习得的。

而我长期以来接受皮亚杰的学习从属于发展,同时又倾向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我认为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尤为赞同弗赖登塔尔数学化主张,即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是这一段时间,我居然有些邯郸学步了。

如何吸收贲老师的教学理念,融入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自己在“教”与“学”中间游刃有余,这,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的是,保持洞察、理性、教学的勇气,仍是修行路上要时刻携带的“三宝”。

“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那么教育教学路上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老家”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章主要阐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地图”阅读法 在阅读书或者课本等之前,先花一些时间来预览书中的类容。粗略阅读之后可...
    飞鹰于凯阅读 162评论 0 0
  • 例如将 #00FFF4FF 转换成 Color,或者将一个color转换成#00FFF4FF格式
    好怕怕阅读 9,531评论 4 4
  • 现在的我正介于那白色与黑色的灰色地带。灰色能包容一切,一切都能轮回、 生命 、时光 、真 假 、黑 白…… 那些已...
    众生迷离阅读 741评论 0 1
  • 你想带她去看山 带她去闻海 带她去听风 带她去踏雪 想带她去凌晨三点的夜里找星星 带她去所有你想和她一起见识的这个...
    _南国阅读 2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