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工作、运动和试错

如何能知道自己最喜欢、且适合的工作在哪里呢?
那需要经年累月地自我观察、自我探索,试错并反复调整。这过程不要急,慢也是值得的。我自己从十三岁开始常年进行自我观察,也曾经尝试多种不同方向,来来回回摇摆不定,走弯路错路,经过二十年时间终于确定到两三件我喜欢、认定其意义、愿意终身去做的事情上,这才终于达到心平气和的专注。
——郝景芳

郝景芳说,她用了二十年时间找到了,我何时能找到呢?

我今年二十九岁,还有多少成本来试错?

我今年二十九岁,如果用二十年也能找到,那么我至少在四十九岁的时候,可以“达到心平气和的专注”吧?

她还分享到,从三岁起,就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并且她认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通过运动提高自己精力的上限,而非缩减工作量。

我最近读到几本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的日系书籍,也都提到健身是对自己“重要不紧急”的投资,是高效能人士少数不会削减的时间消费项目之一。从自身实践的角度看,我也实在地感受到运动的好处:近期密集地做HIIT,感到腰背部力量的明显提升、精力旺盛也很多。只是我讨厌耗时长、考验意志力的有氧,而 @郝景芳 的文章中,如下内容将我的观念转变了。

单调有氧运动可以让大脑安静下来,想很多事情,构思和规划,把平时一团乱麻的思绪理清楚。

反思自己的HIIT,虽然脂肪消耗效率高(即使是运动结束后也能长时间保持热量消耗)、省时间(一次才二十分钟)、省意志力(最累的时候咬牙坚持,反正最长也就20秒),但运动后感觉比较糟糕:大脑缺血、还缺氧、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缓过劲儿来”。缺血的坏处之一是还会影响运动后的工作效率、甚至心情。“跑步的人都是平心静气的”,算下来不如平心静气地跑个半小时。

心流、热爱工作、保持运动,恐怕也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吧?

关于试错,正好几乎同时看到@安替 在《追时间的人》中提及

想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你需要任性和试错,做了无数行业,终于碰对;在无数次失业的时候,依然还觉得自己厉害,继续试下去。当然,试错的成本极大,你最好有同侪压力在前。

试错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C语言中字符串 char * ch=[], strlen() #include<cstring> C++ 中 st...
    冰鋒阅读 1,014评论 0 0
  • 独行不知去处,夜色落下帷幕。路灯无力地撑着点点光亮,却不比月色点缀的星空。骤雨不期而遇,沉默的树叶上挂上了串串珍珠...
    青芒雨露阅读 1,261评论 0 0
  • 2017.05.8. 星期一 晴天 昨天晚上妈妈给我读《儿童世界地理》的时候,我也给妈妈读了一段,发现一般的字我都...
    王紫杨阅读 1,417评论 2 5
  • [太阳]一、肯定法(录像机说话孩子做到的好的地方+命名): 宝宝你能做到自己主动刷牙,而且刷得很干净,妈妈非常喜欢...
    王菲飞阅读 1,0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