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的时候,大脑比较空闲,通常会杂七杂八的乱想,会反思最近有什么欠妥或不足的地方。
两周前的双十一,本地被国美收购的北方电器做活动,买了一个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原价6000多,现在活动价5200元,最重要的是只有这台机子的大小适合家里不够宽敞的卫生间,其它的机子虽然价格便宜,性能也不错,但限于尺寸,买的话原本不足的地方就会更显得拥挤。因为实在地方有限,大机子太占空间,还挡住了淋浴间一半的出口,很不方便。另外,其他机子都需要下单后月底才能提货,这台仓库就有现货。对于我们急需要马上使用,实在太好不过。
妈妈有点犹豫,显然是在乎价格,但是空间不足的实际情况也不容她有更多选择,我心里明白,就很肯定的对她说,就这台了,没什么可犹豫,买这台。去商场付款吧,然后等着上门安装就好。
周一下午师傅上门把洗衣机安装好了。周末正好不耽误洗衣服,在摸索如何使用时候,看着大小合适的洗衣机,妈妈不断感叹还好花更高的价格买这台了,要不因为便宜几千元买个大尺寸,一定会去商场要求更换,还得和人家说机子太大,麻烦,你说是吧?!
说的太多,我当时在研究怎么洗衣没起泡沫,有点不耐烦,脱口而出,“哎呀,买都买了,原本就说因为尺寸,这台最合适,还假定买个大尺寸想着更换什么呀?!”
我的口气不好,说完自己心里一晃而过对妈妈话语不耐的小愧疚,但也没在多想。
现在,我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应该反思。我了解父母的性格,了解现在的我的性格塑造很大程度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不懂欣赏和赞美孩子。但是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有幸接受教育,那么,就可以通过不断有意识的学习,进行自我教育——既然原生家庭是不能改变的,那么,承认它的存在(不管是好或者不良影响),不回避,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塑造,成为真正自己想成为的人。
所以,受着这个理念,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将来自己有孩子,我会以父母身份指导他/她,以朋友角度平等看待他/她,引导他/她,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会以身作则,用鼓励和赞赏培育孩子信心和勇气,而不是我的父母——5060年代父母从不夸奖和欣赏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好时候渴望和盼望父母能对自己笑着夸奖几句,也得不到回应,反而一有不对和犯错就责骂的错误教育方式
基于这个想法,我只考虑了下一代,却没反向考虑父母那一代,囿于时代因素,他们也没被教育过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新手就上阵了。
现在,他们年龄大了,我作为他们的孩子明白的比他们更多,也只想着以后如何用欣赏和鼓励的方式对孩子,规避像我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了现在就可以从自己的父母着手改变这种状态。我想,如果当时,我的回复不是粗暴的否定,而是采用一种温婉和肯定的语气说话,比如“确实,妈妈,你看,你的决定太对了,要是真为了便宜一些买了那个大尺寸,铁定要去更换的,到时候还要和人家解释是机子太大地方太小,多麻烦啊。所以,妈妈,你真是明智呐!”
看,我想大家也更愿意接受后一种话语,而不是我实际对妈妈的不耐言辞。
最后,我既然认识到了,就要去做,去行动起来,才是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让问题得以解决。不只是脑子里的愧疚,想想就过去了,那于事无补。
原生家庭给予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太多的东西无法改变,还好,我们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当然首先要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