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亿年机器人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是指:使用想象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实验。它是一种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理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按照实验的格式展开,所以也称为“实验”。


当下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人的意向、意识和意志,争论不休。持乐观态度的一方认为那是杞人忧天,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它的算法再高级也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智商。悲观的一方则认为,机器人不断地在某些领域碾压人类智商,特别当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时,恐慌尤甚。


有数据的地方,数据说话;没有数据的地方,故事说话。


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断,让我们走进最具科学家气质的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思想实验——亿年机器人。


如果你想看到一亿年以后的地球,你会怎么做?把自己冷冻起来放入休眠舱,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亿年后再被唤醒。可是,在这一亿年的时间里,如何能保证休眠舱的安全?在这世界上,哪里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恐怕没有。地震、海啸、陨石撞地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


那么,最好能设计一个机器人来“照顾”你的休眠舱,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经过环境的重重考验把休眠舱安全地保存到一亿年后。可是,在这一亿年之中,不一定只有你的休眠舱,也不一定只有这样一个机器人,可能还有许多这样守护休眠舱的机器人,它们需要合作甚至竞争才可以安全“活”到一亿年后。经过如此长的时间,机器人肯定不会再是当初你给他下达指令时那样,它不一定会像人一样思考,可是它一定会思考。所以机器人不一定会具有人一样的意向、意识、意志,它成为会思考的机器人就可以。


由此反观人类自己。想象一下,当初基因为了让自己保存下来,先是进化出植物(不动的载体),后又进化出动物(移动的载体)。人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他物种的统治者。可这究竟是基因的胜利还是人类自己的胜利?


爱因斯坦曾说:“理论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里。”


通过思想实验,又回到人类自己。当我们在做出决定时,到底是自己的判断还是基因为了保存自己所作的斗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