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大柔(60)

说起李雅轩前辈,不得不提起前辈提出的“大松大柔”观点。李雅轩前辈最初练的好像是少林拳。师从杨澄甫宗师后,看样子是下了大工夫练太极拳的,晚年在成都提出大松大柔的观点,既是一生练拳的总结,也是告诫后人少走弯路。可惜,听得进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时至今日,估计更没什么人相信了。各大太极拳论坛上,充满了各种质疑声:有说要松而不懈的,有说要松中带紧的、紧中有松的。甚至我刚进贴吧时还看到这样的言论,摘抄如下:“太极不练力,空谈太极功。练力有方法,不可成僵劲。先练自身力,再把兵器用。木人水缸来,沙袋石锁功。若只强筋骨,手脚已足够。”我当时看了以后都以为自己走错门了,进了举重吧了。

大家知道李雅轩前辈当年怎么说的吗?他说:整天想着松还松不下来呢!还去紧?

我有一位网友,林墨根老师的再传弟子,很年轻,应该四十岁不到吧。原来在温哥华,后来去了美国西雅图,在微软公司工作。去年参加了西雅图举办的推手大赛,得了冠军。奖金200美元,扣除40美元报名费,多少赚了点。据其他参赛和观战的网友说,比赛结束以后,其他赛手和裁判都纷纷围着他,再次和他试手,最后无不佩服。

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松和掤是相关的。具体练习有两个方面(狮子按:这里用两条路径比较好。网络用语,我们不能太计较。):一个是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产生掤劲,二是先掤着然后松下来。前者的问题是很难有人坚持下来,往往是练一段时间后就产生怀疑继而放弃,但好处是一旦火候到了掤劲开始产生就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这种掤是很纯粹的太极掤劲。后者的好处是练习者很快就能产生感觉继而练出劲来,但坏处是这种掤实际上不是真正高质量的掤,而这种掤一旦练出来就很难真正松下来。

他还说:

关键还是两点:一是方法,二是信心。很多时候是有了方法(虽然这个方法不是最快的)但是没信心,还有就是有信心但没方法。我从开始练到体会到松沉劲用了整整12年,如果不是我对我师父讲的坚信不疑的话是做不到的。

有人说了我想说的,我就不必再罗嗦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1-1(周日)阴天 一站就来劲 卯时即起,这是一个好兆头。清晨4点56分自然醒。我提醒自己正是锻炼的好时...
    阿德乐阅读 1,547评论 0 3
  • 2017-9-1(周五)晴天; “太极拳,缠法也”(陈鑫) 读到这里特别有共鸣。“缠丝劲”贯穿始终,身缠、手缠、脚...
    阿德乐阅读 1,610评论 0 0
  •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十年一井阅读 1,660评论 0 2
  • 花花,遇到一个大大的问题: 新越和叽叽,她们俩的会诊资料大方向很相似。 ①我下午和丹丹聊了许久,觉得如果单拿一个人...
    郭平安富贵荣阅读 177评论 0 0
  • 时间牵引,又走过一年。 转眼又是凛冽的寒冬,刺骨的冷风不仅让我直打哆嗦,更提醒我一年又完了,马上又是一个崭新的20...
    是知无知阅读 39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