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北上求学多年,早已习惯了独立,习惯了就着泪水独自吞下所有的委屈和孤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这便是大学直接教会我们的事情。
我们犹如风筝,乘风而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家在那头,中间的风筝线名叫:乡愁。
一怕等,二怕病,三怕小虫子。
琼瑶的这句台词经典概括了许多女生最害怕的事情。等待是最磨人的事情,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度日如年。所有的生活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熬。
世界上最艰难的等待是什么?是医生的一句“胃癌待查,取组织送病理科活检”
>
DAY 1
开学伊始,从自习室出来看着黑黢黢的天空,没有一丝的光亮,没有一丝的欢欣,不由想起自己连续两天都在惊慌中醒来且皆与父母有关。拿出手机,几乎不用看手机屏幕透出的微光,拨通通话记录第一条电话。
“喂,妈妈啊,在干嘛呢?”
与妈妈说这家常,也吐槽这个学期内科、外科、儿科吧啦吧啦的专业课很难。
“唉,妈妈,我这两天总是做梦,梦见你和爸爸赶不上飞机啦要不然就是接你们的司机没有来啦大晚上的你们困在机场啦各种场面,然后我就着急得惊醒了。”
“幺幺是不是刚开学不适应太想爸爸妈妈了?”电话里传来妈妈的轻笑,似水莲花不甚凉风的娇羞,抚平我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但是你爸爸觉得胃疼,医生让做胃镜看看,你爸爸不愿意做说自己吃药看看。”
“哐”一下的,我的心就提起来了。马上换爸爸接电话。细细询问一番,好说歹说才让爸爸同意明天去做胃镜。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的首选检查手段,比起X片、CT片只能看到一个影子胃镜可以直接看到病变部位还可以取细胞培养。对医生来说是一种对诊断非常有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病人来说,检查的过程会比较不适。
可以想象,做胃镜需要将管子送入你的食管、胃甚至十二指肠。检查时医生会不时让你做吞咽动作。
那感觉就跟吃一根特别长的金针菇,你觉得吞下去了,可是这一头卡在了你的牙缝里,无论你怎么吞,就是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只能“哇哇哇”的不停干呕。
过程虽然只有二十分钟左右,但必然是有过一次就不想再来的经历。
DAY 2
中午,微信收到了爸爸发来的胃镜报告:
- 慢性糜烂性胃窦炎伴溃疡形成
- 反流性食管炎
-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接着爸爸的电话就打进来了“医生说情况有点复杂。还把你妈妈叫进来说怀疑胃癌,需要取组织要送病理科活检。”
我知道情况不太好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在医院见习的日子跟在老师后面见了太多的“情况有点复杂”。
“······”一瞬间,我组织不出任何语言来安慰我的老父亲,哪怕我知道他希望我说出一些安慰他的话语,只是这种情况,我浅薄的医学知识并不能起到一点点安慰的作用。“也只是怀疑而已,这两天注意休息,一般两天病理科就能出报告了。”挂断电话的一瞬间,我全身惊恐到麻木。55岁,男性,多处慢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吸烟饮酒史,即使是我一个尚未毕业的菜鸟都会想到胃癌,这个可能性太大了。而且胃癌的发病率经年居高不下。胃癌早期不易诊断,预后并不是很乐观。我的脑子里零零散散的都是这些信息,叫我如何能说出安慰爸爸的只言片语。
于是,开始了等待。短短的两天,彷如置身冰窖。早晨从胃全切手术梦境中惊醒;午休从鲜血淋淋的场面中惊醒;上课总是心神不宁;走在路上都是精神恍惚;外科书内科书消化肿瘤的章节看了又看, 试图寻找安慰。
似乎有些体会到了电视剧《长大》最后,周明对叶春萌说的话:
只有给自己最亲的人做过手术,这把手术刀才算是真正握住了。
DAY 3
等待病理科出报告中,一整天都是神游飘忽的状态。脸色苍白不佳到男票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惹我生气。
医院有一个神秘的科室——病理科。这个科里没有病人,但是病理是医学之本,这个科的医生是所有医生的老师,是Doctor's doctor。
医生的工作主要是两大块:诊断&治疗。
病理医生们借助显微镜或者更加先进的机器对送检的标本进行诊断。与影像科不同的是,病理诊断给出的是明确的疾病名称、种类。病理诊断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下一步治疗方面。
爸爸的活检就是为了检查正常细胞中是否有变异、异常增生的细胞,如果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肿瘤,或癌症。
如此这般,教我如何不忧心。
晚上与妈妈通话,电话线的那头是妈妈明显没有精神的声音。那个夜晚,从未有过的厌恶语言贫乏的自己,说不出什么熨帖心窝的话,即使让他们怀有乐观期望的话也说不出口。
不由想起,在医院里,每天对着病人“高度怀疑癌变”“情况不是很乐观”“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自己亲身经历过此番煎熬的等待,仿若等待一个天堂还是地狱的审判,今后如何面对那些病人,如何面对他们家人担忧期待的目光。
疾病面前,人命如蝼蚁,用尽浑身的解数,不过是为了争一争那几分只有天知道的可能性。
DAY 4
下午三点,病理科终于出了报告:慢性胃窦部溃疡。
呼······时隔三天,我有可以听到了我的心跳落会了它自己的位置。
学医越久,越害怕生老病死;更害怕,心头的人生老病死。因为,越了解,越懂得,越心疼,越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