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身体一样,思维也需要从精力消耗中恢复。我们学习新知识或产生新体验之后,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将所学东西巩固、编码。如果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恢复或休息,这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
只是一味输入相当于做无用功,陷入假努力中,一边痛苦,一边“骄傲”。
当要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面对一堆视频,总是想一股脑看完,或者更应该说是播完,因为往往记不住多少内容。
但下一次还会继续这样做,就像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而且是能量化的数据。表面的数据漂亮,但脑子里的数据就不咋漂亮了。
结合之前看过的《被讨厌的勇气》,有了点新思考。
之所以知道这是假努力仍然这样做,是需要这样做来达到自己是努力的人设,如此一来任何坏的结果都是不公的,并不是我的原因。
也就是说我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我需要这个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而且真正去学习汲取知识不仅慢还容易产生挫败感。
相比之下,假努力更安全有效舒适。
但很快就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假努力往往实现不了目标,虽然这时可以骂天骂地,但失败的结果仍旧需要自己承担。
有时候还会面临其他的压力,父母期待、同龄人压力,然后就从应该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课题跳入别人的课题,且自己促手无策,最后不断消耗自己。
说到底,还是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别人的期待,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做一件事之前就考虑了失败的话别人会怎么看,于是还没努力就为失败找借口。
长此以往,失败便是常客,悲伤更是常客,迷茫也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