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然后是渊博的文化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下面我想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德”的修养,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修养,还包涵思想的、职业的、审美的诸多方面。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
我们先来听听魏书生的一段话:“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好心态。心态好了,那么生活穷点富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面对,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好心。心肠好了,那么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别人为社会做好事。反过来,心肠坏了,就不好办了。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教师这门职业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魏书生这段具有哲理性的话,深刻揭示了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道德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中学语文教师的道德是否规范,可以看是否处理好了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几个方面的关系。
1、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首先处理好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蜜蜂蜡烛式的不图回报的事业。不要苛求社会给你些什么,而要自问:我为社会贡献了什么。正如魏书生所说:“用理想主义的态度鼓励自己去学习工作,决不用理想主义者的标准来苛求社会;应当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能幻想社会适应自己。”
2、与他人的关系。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上有领导,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中有同事,要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面对的是学生,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工作光靠某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必须依靠集体。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团结同事,集体协作。语文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就像农民不热爱自己的土地一样会颗粒无收。学生不仅是教师的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师工作成果、人生价值的体现者,是教师智慧和品德的继承人,是教师生命的延续。教师要像父母、兄长一样关怀、爱护学生。倾注满腔热情于学生身上的教师必将受到学生的爱戴的尊重,从而也有利于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里要特别指出,对于差生,教师千万不能嘲笑、挖苦、嫌弃,而要千方百计寻找方法帮助其提高成绩。
3、与自己的关系。在处理好和社会、和工作、和他人的关系的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如魏书生所说的要善于“比”,即“机遇要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要和低的比,生活要和过去比,道德要和高尚的比。”我认为这里还要加上一“比”,工作成绩要和突出的比。如此,还有什么做不好?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德育工作者的地位,处理好各种关系,进而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二)牢固的专业思想
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献身语文教育事业。这里包涵两个方面,即热爱语文、热爱教育。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热爱语文学科。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环节。“人类的知识结构象宝塔一样,第一层是语文知识,第二层是普通常识,第三层是专业知识。如果语文基础打不好,民族文化的高塔就建不起来。”就个人来讲,如果语文知识储备浅薄的话,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个人素质的提高。语文又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历史悠久。就拿汉字来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演变、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这就是汉字所具有的镜象功能。另外,汉字的形体也是特殊的,从而有了书法,这是世界其他民族文字所不具有的。和汉字打交道,其乐无穷。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其思想内容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其语言形式瑰丽多彩、悦人耳目。那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变化,篇章的严谨,体裁的多样,构思的精巧,形象的典型,意境的美妙,哲理的深刻,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师能投身到这样有趣而甜蜜的事业,应当说是幸运的。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有了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从而也就有了经久不衰的源动力,也就一定能在语文教育中干出一番事业。
(三)健康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美育在中学教育中往往被忽视,被摆到最不显眼的位置,因而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当然,语文教师也就要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美标准要客观。按美学原理来讲,人们在观照一个事物时,往往打上主观的烙印,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事物,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审美标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可怕的。照此,我们就会凭主观好恶来组织教学,凭主观好恶去对待学生。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但不能搞好教学,反而害了学生。因此,必须坚持客观的审美标准,一是一,二是二,要培养自己“真”、“善”、“美”统一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审美的情感应淳朴、高尚。前面已说过,中学语文课文多为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客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深刻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旨趣,并有感情地传达给学生,达到文章旨、教师情、学生情三者统一。“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所掌握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时,应以美育人、以美动人,形成符合道德、理智的淳朴而又高尚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如果能提高审美修养,形成一个合理的审美心理结构,完成审美教育任务也就不难了。
二、应具备渊博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是强调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事实上,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而应当是源头活水,流淌不竭。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才是合格的语文教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教师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才能吸引学生。“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学生)全会站在你这一边;……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教师要想不被学生蔑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大体包括三个部分:
(一)中文专业知识
“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这一门学科,或者对这一门学科知道得不很好,那末,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也认为:“教师应该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作为一个教师决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语文包括语言文字、阅读与写作、文学知识等,其内容复杂而丰富。
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好语言学,了解语言的产生、流变、性质、结构、规律,了解语言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懂得语言学,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及普通话,懂得汉语语法,包括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语文教师对汉字要作一备研究,要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能写一手标准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学习文章修辞学。能鉴赏文章并带领学生去鉴赏。能写文章,为学生作下水文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要会批评、修改文章,会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合格的语文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文艺学、美学知识。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多为名篇佳作,教师要运用文艺学知识指导学生去欣赏,因而就必须掌握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还要学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对文学名著、名篇、名章、名句要了如指掌,这样就能旁征博引,手到擒来,也最易使学生折服,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在引导学生欣赏批评作品的同时,还要结合审美教育。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论及,这里不再赘述。
(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双专业知识,即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既懂得教什么,又懂得怎样教。教育专业知识也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以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人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教育的方针、目的、过程、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学。目前,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语文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又要对何为素质教育作一定的研究,结合当前形势和我国中学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中间就涉及到教学论问题,也就是说,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定要学好教学论,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对中外教育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一门科学只有扎根于自己的历史,才有深厚的根基”。在学好教育论、教育史的基础上,扬长弃短,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体系,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这对教师业务修养的提高具有根本的意义。
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学好教育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心理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知识对一个语文教师更为重要,“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充满着情感,有自己的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共同处和不同点,然后再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心理学家,不但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还要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有过精到的论述:“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请你(教育者)记住,在心理现象的众多规律性中,每一条规律性都是通过千万个人的命运表现出来的,我坚定地相信,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已的心理学知识,他(教育者)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他还建议青年教师每月要买一本关于人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和建议充分说明了心理学在教育者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学习心理学,了解教育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特别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应用心理学知识来研究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当然,教学中也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加以解决。所以说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师知识储备中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其他方面的知识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语文教师在知识修养上应是个“杂”家,也就是说,除了掌握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通晓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各种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语文教育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这对语文教师来讲,要求就很高了。他必须通晓历史、政治、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知识。这些方面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如果教师对其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不能为学生解疑,进而也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教学很难进行或无法进行。
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科技内容占很大比例。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技文,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大自然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石油的用途》、《奇特的激光》等,要把这些课文教好,教师就必得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科同其他科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样做的。也十分成功。
当然,我们在强调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知识面应当宽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结构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同时在大脑中要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各种知识在这个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要分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应有一个优化组合。总的来说,应当是:中文专业知识是基础,教育心理学知识是保证,其他百科知识是补充,形成一个层次合理、主次分明但又不可或缺的知识系统。如果学科知识短缺,层次颠倒,就会破坏和影响知识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到语文教学。
三、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合格的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只是基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过程,因而语文教学能力也就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语文备课能力、语文施教能力、语文考评能力。
(一)语文备课能力
备课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做的一项工作。要备好课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驾驭教材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师钻研课本的能力上。课本是语文教材的主体,语文教师要能吃透每册课本,明确各册课本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吃透每单元,明确每单元特点及其培养目标,以及单元间联系;吃透每篇课文以及课文之间的联系。做到由懂到熟到透再到化。把课文的知识内化后,经过吸收与取舍,传授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即要教得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利用教学参考书,最好是先把课文弄懂、弄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方案之后再参阅教参。
了解学生的能力。常言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学生是教学对象,知识的接受者,语文教师在备课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课文的兴趣如何,学生的情绪状态等等,既要整体把握,也要个别了解。只有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后,备课才具有针对性与指向性,不至于无的放矢,也才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教学的能力。设计教学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年段有年段的目标,学期有学期的目的标,单元有单元的目标,每课也都有每课的目标。语文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抓住重点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攻破,以重点为主,兼顾难点,合理安排好教学程序,根据自身素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语文教师设计教学主要依据有四条: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学习实际、四是教师自身素养,而教师自身素养又是最重要的。
(二)语文施教能力
课备得再好,如果不会教,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备课能力,还要具备施教能力。语文教师的施教能力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能力。一堂课能否完整地上下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预定目标是否达到,预定任务是否完成,这都要看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具体讲,就是语文教师要能控制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节奏。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确定的,是要到课堂中来实现的。然而,由于课堂中往往会有意外发生,常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回到既定目标中来呢?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法,如:整体感悟法、问题吸引法、情感抑扬法、情境营造法、比较辨析法、自主讨论法等等。另外,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急不缓,张弛有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作为语文教师,其视野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要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满足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组织一些智力游戏、文艺节目,才艺表演以及诗歌朗诵,故事会,辩论会,编辑报刊,书写对联等其他课外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学语言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速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并竭力主张“把言语修养的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起,作为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对象”。语言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和艺术性。准确性就是语文教师要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坚持说普通话。准确性还包括语文教师在表情达意时要准确,不要出现语法错误,或颠三倒四、辞不达意。艺术性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时要有一定技巧,要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播音员的语言,也不同于平时说话的语言,更不同于演员的语言,但是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播音员语言的标准,日常用语的随和,演员语言的感染力。如何具备这种高超的语言技巧呢?只有一个字:练,要不怕辛苦,持之以恒地练。
听评能力。教师往往是以评价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要对学生的言行作出一定的评价,因而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评能力。要善听会评,善于从学生的复述回答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善于从学生提问中把握问题实质,善于从学生谈话中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评价要中肯,使学生信服、佩服。当然,教师的听评能力还应包括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这里还要着重提出的是,语文教师还要具备自我监听、自我评价的能力。每日三省自身,教学当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学书写能力。这对于每位中学语文教师来讲,都是必备的基本功。首先是“三笔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果一位教师,板书遒劲洒脱、秀丽端庄,学生的笔记本上的字也会模仿效法;如果教师的板书走龙飞凤,或拖沓无力、歪歪斜斜,反映在学生笔记本上的字也会潦潦草草,歪歪斜斜。而且教师的字如果太丑、太难看,也会损害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样说当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书法家,但教师的字应该做到规范、端庄,要能写得快、写得美。教学书写能力还包括会做下水作文。语文教师给学生讲解的大多是课本中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优秀篇章。如果教师能把自己发表的语文拿到课堂上来讲给学生听,其效果会更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亲自作一些范文,这比光动口不动手也要好得多。
教学应变能力,又称教育机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情境千变万化,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突变,难免会出现师生不配合、不协调的现象,如启而不发,节外生枝,注意转移,课堂骚动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简单使用命令手段或其他诸如挖苦、讽刺、嘲弄、责骂等手段,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灵活果断、迅速作出反应。有老师成功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当学生恶作剧时,请试用‘自制——冷静——引导’的公式;当学生的看法与老师有分歧时,要冷静听取,循循善诱;当学生回答不出时,请着眼于‘育人’这个根本。” 当然要妥善处理好课堂突发事故,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在这方面钻研,还需要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
运用教具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借用一定的教具来完成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运用教具的能力。运用教具的能力包括选择教具、何时出示教具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具的能力。教具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的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语文考评能力
语文教师在具备备课能力、施教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考评能力,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系统。语文考评能力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能力主要体现在出卷和评卷上。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会出卷(命题)。命题要依据大纲和教学实际情况,以检测学生能力为主,兼顾知识。评卷要恰当准确、客观公正,力求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教师还要具备评价教育质量的能力。语文教育评价是依据《大纲》所建立的教学目标系统对语文教育质量做出价值上的判断。这种评价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其进步,找出其不足,以便自我控制,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在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要制定一定的标准,规定一定的时间,使教育质量评价量化、序化,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的课程教学者斯腾毫斯就倡导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运动,把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推到了醒目的位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也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语文教育科研能力是探索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革新创造能力。它是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教育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语文教师应边教学边研究,把教育事业变成科学事业,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教了几十年书,却连一篇研究性的文章也没写出来。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觉得自己那一套很好,没有什么不妥。再一个原因是懒,懒于动手,懒于思考。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讲是致命的缺点,照这样下去,其教学只能原地踏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退步。为此,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然后确立研究课题。
(二)、选题定向、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时,要注意怎样切入问题,才便于研究。一个角度不行,再换个角度。这里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师进行的研究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才来研究的,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式研究,语文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门研究人员的研究,其研究课题宜由小入大、由浅入深,而不要贪大求全,结果吃不消。确立了课题之后,便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时要广泛阅读,详细占有原始资料和第一手资料,并用“小卡片”方式记录保存下重要部分,以便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合理用去。
(三)、撰写论文的能力
在正式动笔前要列出提纲,提纲虽是总括式,但应越细越好。撰写论著也是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创见的科学研究,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全由当初的写小文章到后来的写大论著,这样就由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为教育家,而这也应是每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这种要求对语文教师来说是比较高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高素质。
那么,如何把我国语文教师的素质提高到上述水平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改革高师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其合理化。
这是迫在眉睫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高师是专门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但是目前我国高师包括从招生到在校教育都不能很好地符合这一要求。招生时不顾学生意愿,强行招收,从而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想跳槽、想改行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重文学而轻语言,重专业课而轻教育学心理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说是不伦不类:说是去当教师,却又不懂教育心理学;说是去搞文学研究,却又要去学校当教师。这不利于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因此,高师教育必须改革。首先,在招生时,要采用填志愿方式,并且要面试,过语言关,这样才能保证质量。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专业特点和教育对象。减少不必要的公共课,提高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比例,还可以经常请著名的语文教师来搞讲座,增加实习次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尝试在高师二年级阶段进行一次小实习,实习过后再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然后再来一次大实习,并且要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所有在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自己的知识也会不断增加,当然增加多少就要看每个教师的努力程度。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也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学习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育,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无法适应新形式。传授新知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里将会实行“聘任制”,那时教师职业竞争也会十分激烈,也就是说,教师也将有可能被淘汰或失业。
那么,教师怎样通过自我学习来实现自我素质的完备和提高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月买三本书:一本是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另一本是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还有一本是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青年)的心灵的书(心理学方面的书)。” 在采纳这三条建议的同时,还必须持之以恒,永不言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随时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系统和结构,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在语文教育战线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