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16)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谭电波研究团队

主宰一切的“王”心者,君主之官
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关乎生命的存亡。
血肉之心、神明之心
心脏是五脏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起到主宰全身的作用,它统管五脏六腑的特殊职能。心是主血和藏神的。心的所有生理功能是在心的气、血、阴、阳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经》中说道,心为君主之官,生命之本;心为火脏,恶热;心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心的经脉属手少阴经。
在古时候,古人一般认为“心”就是胸腔中跳动的器官,在两肺之间并与血脉相连的器官,在后世《内经》中,第一次提出了“心主神明”的概念。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但是随着人们对“脑”的深入了解,他们认为主精神活动的器官不是有形的“心”,但他们又不愿直接牵连到脑,就提出了“神明之心”的概念,而将主血脉之心称为“血肉之心”。

心主血脉
“心主身之血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的生理作用。全身的血,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在脉中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濡养作用。所以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也说道:“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脏能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血液只有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而血液的充盈与否,脉道是否通利,在心、血、脉的系统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主神明
藏象学说认为,中医的心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心主血脉
关于心主血脉,意即心脏主持调理人体的血液循环,此一点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
二、心主神明
这个观点出自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黄帝内经》本身并没有“心主神明”这四个字。我们认为“神明”这两个字不但指精神意识,更多的时候是指生命活动。是指心具有主持调理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藏神”是一个含义非常广阔的概念,而不只是指狭义的“主管精神活动”。
三、在近代,人们关于心主论展开了很多不同的讨论
其中主要有:
1.脑主神明说
这种观点不赞成“心主神明”理论,许多人们将大脑准确定位于控制人的生活,人的意识。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人们想把脑从抽象的心系统中拿出来,使脑的定位更加明确。
2.心主神明说
“心主神明”是中医传统理论观点,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中医藏象学中每个脏腑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不单纯是指解剖学当中的某个实质器官,其中一个脏腑的功能往往概括了解剖学中几个脏腑器官的部分功能,而大脑的功能则归属于心。”。
3.心脑共主神明论
这个观点企图缓解上述两种观点的矛盾。这种观点认为,心脏可以决定性地影响大脑的功能,而心脏本身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虽然意识活动源于脑,但此事绝非可以孤立进行,至少它要求心脏提供最优化的能源供给,心脏为脑提供了充分的血液供给,这是能源;但心脏更为脑提供了最佳结合方式。因此完美的意识活动似应出于脑、心的相互最佳结合状态。
养生小知识:
哪几种人最容易气血不足?
1.女性
女性以肝血为本,所以气血不足时常常出现双目干涩,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舌体瘦薄,或舌面有裂纹,苔少,脉细而无力等症。妇女气血不足会影响月经、白带、怀孕和生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早衰更年期提前到来。
2.老年人
老年人的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人体的正气不能运行周身、气血的濡养功能不够,会首先体现在四肢末梢部位,其次还会造成肩颈腰背等出现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严重时其至会导致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