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点】从《牡丹亭》到《红楼梦》: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京启幕
9 月 29 日,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雪芹广场启幕第十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本届艺术节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国家植物园、北京曹雪芹学会共同主办,恰逢曹雪芹诞辰 310 周年,以 “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为主题,9 月至 12 月间在北京推出园林游赏、传统雅集、舞台演出、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全国专家学者、文艺界代表、社会各界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开幕盛典。
一、产学研视点:王建省教授与《电影与科艺大讲堂》的红楼关注
产学研视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标准与技术成果转化工委会)王建省教授团队密切关注本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
起因在于王建省教授创立的《电影与科艺大讲堂》,长期涉及大量《红楼梦》相关内容。大讲堂以电影、科技与艺术融合为核心,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美学思想,探索古典文学与现代传播形式的结合路径 —— 例如分析《红楼梦》中服饰、建筑、园林等元素如何通过电影镜头呈现,研究书中科技细节与当代科技的关联,挖掘古典文学的现代表达可能。
王建省教授表示,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为《电影与科艺大讲堂》提供了实践参考与研究样本。艺术节的沉浸式游园会、服饰展、创新演出等活动,将《红楼梦》从文本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与大讲堂 “古典文化现代传播” 理念高度契合。未来,大讲堂或将以艺术节活动为案例,开展《红楼梦》电影创作、科技艺术融合等主题研讨,推动古典文学与产学研深度结合,促进传统文化通过科技、艺术手段走向更广泛受众。
二、开幕盛典:双线联动,两大项目同步发布
开幕式现场,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贺然介绍艺术节总体安排,发布活动内容与亮点。本届艺术节以 “情”“梦” 为线索,串联《红楼梦》与《牡丹亭》两部文学巨著 —— 前者是中国古典文学集大成者,占世界文学重要地位;后者以浪漫主义抒写生命与爱情真谛,两部作品跨越百年却以 “情” 为核心,互为映照,集中展现中华文学与美学深厚底蕴。
开幕式上,两大重磅项目同步发布。其一为六郎庄真武庙 “世界的红楼梦” 博物馆项目,将依托真武庙打造红楼文化体验空间;其二为 2026 年《红楼梦日历》(服饰版),聚焦书中人物服饰,还原红楼世界美学意蕴,观众可现场体验红楼服饰换装,感受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巡视员李爱兵在现场表示,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是面向大众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每一届都精彩纷呈,每一届都成果丰硕。从文化讲座中专家学者对《红楼梦》的深度解读,到主题展览里珍贵文物和史料的集中展示,每一项活动都在不断加深公众对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深刻理解和深切热爱。”
自 2009 年首届举办,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已连续 15 届,逐步成长为北京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本届艺术节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合文学、演出、游园、雅集、展览等多元艺术形式与文商旅活动,既呈现传统文化底蕴,更让公众在参与中体会文学艺术独特魅力。
三、双城文商旅护照:京赣串联,解锁古典文化地标
文商旅融合是本届艺术节核心亮点。主办方推出 “《红楼梦》&《牡丹亭》文商旅护照”,以北京海淀、江西抚州临川为双核心,串联两地文化精髓,打造特色文旅路线与优惠折扣。
按护照指引,游客可在北京探访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古碑林、卧佛寺、关帝庙等文化地标,追寻曹雪芹足迹,寻觅红楼印记;也可在江西走进汤显祖纪念馆、三翁花园、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戏曲博物馆等景点,重温《牡丹亭》“游园惊梦” 传奇。此外,游客通过收集印章打卡,可享受多重优惠,在旅途收获独特文化体验。
江西抚州是汤显祖故里,《牡丹亭》诞生地;北京海淀是曹雪芹著书之地,《红楼梦》创作源头。两地通过文商旅护照实现文化联动,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两部巨著的 “情”“梦” 共鸣,推动区域文旅资源整合,促进古典文化当代传播。
四、黄叶村嘉年华:国庆沉浸式体验红楼生活
10 月 1 日至 8 日国庆长假期间,国家植物园黄叶村举办 “红迷嘉年华” 沉浸式游园会,以红楼人物角色互动、雅集体验、舞台演艺等形式,营造全景式红楼文化氛围。
游园会设置多重互动环节:游客可身着古装与 “黛玉” 共赏落花、与 “宝钗” 品茶论画;在 “晴雯撕扇台” 释放现代压力;抽取 “红楼上上签” 收获命运启迪。同时开设多个体验区,涵盖制香、烹茶、书画、诗词、花艺等红楼雅事,公众可亲身参与,感受古典生活美学意境。
每日还有越剧唱段、评书表演、传统音乐演奏等舞台演出轮番上演。越剧演绎红楼经典片段,评书讲述曹雪芹生平与《红楼梦》创作背景,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等乐器再现书中场景,进一步增强活动文化氛围与艺术感染力。
黄叶村作为曹雪芹著书之地,本届艺术节将其打造成集文学、艺术、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主题空间。通过 NPC 角色互动、场景设置、文化展示,重现《红楼梦》经典人物与诗意场景,让游客近距离参与角色扮演与合影,感受传统文学鲜活魅力。
五、大观雅藏 + 视听盛宴:文物与演出共谱红楼华章
1. 大观雅藏 —— 曹雪芹《红楼梦》收藏展
北京曹雪芹学会推出 “大观雅藏 —— 曹雪芹《红楼梦》收藏展”,10 月至 12 月在曹雪芹文化中心展出。展览汇聚 “红楼梦收藏家沙龙” 精品力作,聚焦明清小说及其文化衍生藏品,涵盖书画、典籍、器物等多个门类。
展品中,明清时期《红楼梦》刻本、抄本展现作品早期传播形态;红楼主题书画以笔墨再现书中场景与人物;器物类藏品包括仿红楼陈设的瓷器、玉器、家具,还原清代贵族生活细节。观众可从方寸之物中,领略红楼艺术文化魅力。
展览期间,通过专业平台推出线上拍卖活动,涵盖部分红楼文化衍生品与当代艺术创作,为红迷与收藏爱好者提供交流、收藏的珍贵平台,推动红楼文化收藏市场发展。
2. 视听盛宴:经典与创新演出
开幕式上,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优秀演员王丽媛倾情演绎《牡丹亭》经典选段。她以精湛唱腔与身段,再现 “游园惊梦” 场景,婉转昆曲唱腔搭配古典舞美,为现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体验,呼应艺术节 “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主题。
10 月 18 日,南京越剧团将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诗韵越剧《织造府》。该剧以创新舞台语言,塑造曹雪芹 “穿越时空” 形象,与红楼人物展开对话,从独特视角再现红楼意境。剧中融入现代舞台技术,通过灯光、投影打造时空交错效果,既保留越剧传统韵味,又增添当代艺术表达,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六、嘉宾深解:两部巨著的 “情”“梦” 哲思与红学新篇
1. 吴凤雏:汤显祖与曹雪芹的 “情” 之不同表达
江西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在开幕式致辞中,深入解读《牡丹亭》与《红楼梦》的 “情”“梦” 内涵。他表示,“以梦入戏” 是汤显祖剧作最鲜明艺术特色,其四部传奇均以 “梦” 为核心 ——《紫钗记》“晓窗圆梦”、《牡丹亭》“游园惊梦”、《南柯记》“南柯一梦”、《邯郸记》“黄粱美梦”。汤显祖以梦构建现实契机,以梦描述鲜活灵魂,在梦境中编织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对仕途生涯的慨叹,展现深刻现实洞察力与浪漫技巧。
“一个半世纪后,曹雪芹《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少男少女,同样为情所困、为爱所扰。” 吴凤雏指出,曹雪芹不再满足于表现情的伟大、梦的圆满,而是冷峻展示现实重压下情的脆弱与梦的无奈。“《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与其说是情的乌托邦,不如说是道尽人间无奈的镜子。梦不再是情的庇护所,而是预演悲剧的舞台。《红楼梦》打破大团圆结局,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收尾,阐发的人生感悟极为深刻。”
在吴凤雏看来,两部巨著共同构建中国文学 “情本体” 哲学,却给出不同答案:汤显祖相信情能胜天、情能动地,以梦为心灵插上浪漫翅膀;曹雪芹揭开梦幻面纱,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让人直面悲剧现实。“前者是情的颂歌,后者是情的惋叹。”
2. 孙伟科:当今是 “红学” 黄金时代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在现场强调,《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巅峰,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百科全书式作品。2017 年起,教育部要求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并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足见其文化重要性。
“接近《红楼梦》丰富内容,应有多种方式。” 孙伟科表示,北京曹雪芹学会每年以文化节形式,十六年持续展示,十六个不同主题,充分彰显《红楼梦》的博大精深。“除了阅读文本,文化节为公众提供了亲近红楼的新路径。”
孙伟科认为,当今是 “红学” 黄金时代。“20 世纪初,胡适、蔡元培、王国维、鲁迅等学者聚焦《红楼梦》,留下卓越著述,期待这部作品真正走进每一位读者心中。如今,从未有过这么大范围的红楼讲坛活动,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的红迷队伍 —— 这正是文化先贤愿望的实现,是《红楼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代。”
他强调,“只有走入大家的内心,只有走入大家的阅读范围,《红楼梦》才真正能够成为我们血脉的一部分。” 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正是推动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活动让更多人感受红楼魅力,加入红学传播与研究行列。
七、十六载深耕:从文化活动到国民级传统 IP
从 2009 年首届到 2025 年第十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走过十六载历程。最初以 “纪念曹雪芹、传播红楼文化” 为核心,逐步拓展活动形式 —— 从早期的文化讲座、主题展览,到如今融合游园会、文商旅联动、创新演出、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文化平台,艺术节已成为北京文化名片,更是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学传播 IP。
十六年来,艺术节始终坚持 “继承与创新” 并重。继承方面,聚焦《红楼梦》与曹雪芹文化内核,邀请专家学者解读经典,通过文物展览呈现历史;创新方面,紧跟时代趋势,融入沉浸式体验、文商旅融合、科技艺术等元素,让传统文化 “活” 起来。
本届艺术节更是将视野拓展至《牡丹亭》,以 “情”“梦” 为纽带连接两部巨著,实现古典文学资源的整合与联动。这种跨作品、跨地域的文化传播模式,不仅丰富了艺术节内容,更为传统文学当代传播提供新思路 —— 通过寻找不同经典作品的共通内核,形成文化合力,扩大传播影响力。
对于公众而言,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已是一场活动,是接触传统文学、感受古典美学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参与黄叶村游园会、打卡文商旅护照,还是参观收藏展、观看演出,都能让普通大众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近《红楼梦》《牡丹亭》,实现传统文化的 “破圈” 传播。
未来,随着 “世界的红楼梦” 博物馆项目推进、文商旅联动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或将进一步升级,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学术与大众、地域与全国的文化桥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文章主要资料来自网络官方的各种有关报道,本文进行了综合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