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si
听“得到”一年多了,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得到用户。大多时候真的只是碎片化的听一听。然后鬼使神差的在上面买了很多书,至今都在家里的书柜上蒙灰。内容涉猎也比较多,比如今年听了罗胖的2016跨年演讲,买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比如《必然》,《推理的迷宫》等。然后买了他们的包月会员,和其他一些电子书籍。其实包括“历史”“人文”“心理”“科技”“人际交往学”“经济”“管理”等。电子书因为可以听,比较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有听完。
至于纸质书。因为自己也买了一些其他的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在看,所以这些因为一时脑热,或者直接说被罗胖“洗脑”式宣传而购买的书籍,内容艰深,自身的理解广度不够,所以也就只是翻翻,放着了。
前段时间《你的深度思考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一篇比较火的推文里,批判了这种碎片化,快餐式,貌似简单方便其实断章取义的知识服务软件。
说这两件事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其实我是在得到第二次产品发布会的时候,听到罗胖一句话,幡然醒悟的。
是的,这个胖子。充分抓住了这个时代,特别是年轻人,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或一些中产阶级夹缝力求上升空间的大多数人的需求。在这里申明,我并没有任何定义得到用户使用人群阶层的意思。纯属个人观点。
得到是个好产品,产品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而我不明白的是,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听这得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联系在哪儿呢?请看图二。
是的,这是一份我从百度上copy下来的2010年2016年中国人均阅读量的变化表。
大家可以看到,橘色区域是纸质书,白色区域是电子书。是不是很惊人?
选择电子书的人呈抛物线增加,可是纸质书籍的人,也并没有呈抛物线下降。
这说明什么?
新的转播载体的更新必将会取代一部分旧的传播载体。互联网的兴起,各种各样电子产品占据着人们的大量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产品的方式,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和高效。就像罗胖在2016跨年演讲上说的那样,这个时代的新的商业模式,就是抓住用户的时间。因为游戏业在分走你的时间,娱乐业在分走你的时间,还有许许多多在你不经意间就停留的地方,一群聪明绝顶的人,在利用你的心理,利用你人性,做着各种各样分走你的时间的事。我们的技术更新已经达到商业2.0,可我们的大脑却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睡觉吃饭,正常工作。我们真正能利用起来的私人时间还剩多少?就算你能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你的大脑高度集中去思考问题的时间又还剩多少?
以上这番言论,你们肯定认为我是受罗胖洗脑影响。我不否认我肯定他的一些观点,但更多的是,我在这个产品的使用中,思考出的心得。我的工作相对于自由。所以相对而言我有一些可用用来学习的时间还比较充足。我的工作性质,也在不停地需要我去学习和更进。
而我得出的结论是:
决定着技术的更替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而这些,又都是由一个一个大脑去构建的。大脑决定着我们的选择。我们的选择又在影响着大脑。
这个是必然的时代。
衍生着千千万万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产品的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如何选择和构建你的知识体系。你,如何选择你的生活方式。你,在这场技术革命里,选择了怎样的应对方式。
从全篇开头我就提出,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得到用户,事实上,我还是喜马拉雅听书,十点课堂,吴晓波频道……诸如此类传播媒体的用户。我也会花几十块去淘宝,亚马逊或者实体书店买书。也许我不会全部都看完。也不见得都看得懂。或只是粗浅涉猎。
但直到今天,我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能力。那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我发现当一些新的事物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出于人类的自恋需求,一开始我会保持怀疑,然后,我会换个角度看问题。除非你已经没有了好奇心,不然,这个社会进步如此神速,你真的认为,你看到的就是是全部?
那就回到了我们的标题,得到,是个好产品,产品本身没有对错,也没那么容易毁掉你的深度思考能力,除非你本身就不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很喜欢它的标语“向终身学习者致敬”。然后我加一句,向终身学习者致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以上的都是我胡说八道。如果你喷我,我会把你拉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