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在读周岭先生的《认知觉醒》,读到了一个特别感慨的地方。
元选择期间有一段时间,是元时间,元时间阶段的任务就是努力把事情想清楚。除此之外,没必要思考其他的事情。
(元时间就是你有意识做选择的时间。)
这个地方让我迅速想起了《七步财务自由法》里面作者说的那句话,你必须让你的财务自由规划足够清晰,因为清晰就是力量,清晰可以推动行动。如果你一切规划都模模糊糊的,你的大脑就会像猜谜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就会罢工。
你的懒惰不是你的错,是因为你没有想清楚你究竟想要什么。所以你才会懒惰。
那些每一天都有明确目标的人,他们就可以活得很自在很充实。这也不是因为他们异于常人,而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说到这里,我想在延伸一下把事情想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
我记得投资学习的第一课,我的老师说过“你必须想明白,为什么要投资这个标的,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投。只有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凭借这一课,我排除了很多感觉起来很优秀,但是细究之下不能满意的标的。作为一个小白,凭借把自己的投资思路写清楚这一招,我就安稳度过了这艰难的三年。
有时候看着别人哀嚎抱怨,我会想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他们。不过,推荐了大概也是没用的。因为有些人就是喜欢凭感觉,而不是努力思考。
这大概也是周岭先生说的趋易避难天性的表现吧。
第二个例子是跟学习相关的事情。芒格在他的书里讲过一个自我检验的学习方法,是关于一个人与一只猩猩的。
你瞧,这里有一个人,他在向动物园的好朋友大猩猩讲述他的商业企划。
他大概讲了有二十分钟左右。留下了一只一脸茫然的大猩猩,带走了一个更轻松的大脑和更清晰的方案。
如果你有哪些学习成果还不确定的,你就可以这样做。你知道的,把他们写下来,讲清楚,分享给别人。这样子,你就会知道自己哪里已经掌握了,哪里还有不足。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你把脑子的东西外显出来——从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的文字与社会交流。
第三个例子是跟写作有关的。
大概所有人都有这种体验,就是当你在脑子里构思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脑子一片浆糊。
你必须把那些想法一个一个揪出来,写成卡片笔记,然后在把卡片笔记进行整理,最后确定值得传达的主题。
再对主体进行拓展,然后写成初稿。初稿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编辑,写成一篇完成品的文章。
这个过程就是不停与脑子里的模糊不清斗争的过程。你将脑子里的想法逐渐变得清晰,然后再进行组织和排除多余部分,最后一个完整的结构就出现了。
这个结构就是你的初稿。对这个结构进行修剪就是再编辑。编辑后,就是一篇完成稿。
怎么样,清晰就是力量,这句话没错吧。
要问我还有没有与之类似的知识点的话。低风险投资领域的三个知道投资体系应该算相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