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以色列在加沙的解救人质行动,和1993年的美国在摩加迪沙的抓捕行动,遇到的地面遭遇状况的凶险是几近的,在充满敌意的,武装人员和暴民以及平民混杂的街巷中,只有受到攻击才能反击的限制下,承受不同种类和不明方向的火力的随时打击,可想而知,战斗意志的坚韧是必须的,这就来源于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把战友和同胞带回家!”
在电影《黑鹰坠落》中,开篇被捕的军火商对他称为“白人小子”的美军指挥官坦承,“这是内战,这是我们的战争,不是你们的。”此时,美军的目标是铲除盘踞摩加迪沙的当地军阀,他以控制国际援助物资的方式控制了当地民众,并不时攻击维和人员。美军指挥官企图以斩首方式改变当前态势,但在具体操作时,意料不足和意料之外都给执行看似常规的任务带来各种意外,影片中对“人民战争”的场面有许多具体的描写,其中就有父子俩共同伏击落单美军士兵,但儿子却误杀了父亲,美军士兵也不忍杀死扑在父亲身上痛哭的儿子的情节。当汹涌人潮扑向被困的击落飞机里的美军士兵时,美军士兵的还击是机械的和绝望的,他们的最后意愿都是“回家,回到家人身旁。”美军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他们从烽火硝烟里带回了营地。被俘的一名飞行员和两具遗体也通过谈判交换得以回家。这次战斗之后,美军为避免士兵伤亡,加强了火力扫荡和隔绝,避免直接接触,这种战术在加沙也得以体现。
由于这次行动的失败和人员伤亡,美国政府在国内压力下很快下达了撤军命令,不久之后,联合国维和部队也撤撤出了索马里,索马里也正如军火商所言,“我们正在塑造明天。”它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一个仍然靠国际救援和海盗“生意”维持民生的非洲之角。美国也如片中主角一样也从理想变成现实,也正如特朗普所一再强调的,“要美国的保护就要付钱一样”。所幸,士兵们仍恪守带你回家的战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