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郝明义这个名字,是看《 如何阅读一本书》时他作的译序,其中有一段话让我颇有同感:
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知道《越读者》这本书,是网络红人秋叶老师在他的巜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及,《越读者》对他阅读的启发很大,引发我的好奇,迫切地想找来读一读。很奇怪的是在当当网上我找不到这本书,淘宝上倒是有,却是十分的贵。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㨦取心,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一口气读完,感觉一百多块钱买下的这本书还是挺值。《越读者》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虽都是关于阅读的书,但前者框架结构清晰,内容趣味性強,让人更愿意深入地读下去。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关于四种饮食阅读。作者将日常饮食归纳为四种:
第一种,是主食,像白饭、炒饭、炒面、水饺、馒头等等,让我们吃饱。很多人是不吃主食没有饱足感的。
第二种,是美食,像鱼、虾、牛排、大闸蟹等等,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的高营养食物。
第三种,是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
第四种,是甜食,像饭后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果、零食等等。
对应日常饮食,作者将阅读,这种给头脑的饮食,也十分形象地分成四种。
第一种阅读,是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这类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主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第二种阅读的特质,不求针对你人生的现实问题,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可能帮助我们从一个看来间接,但是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是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是饮食分类里的“美食”。美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思想需求的阅读”。
第三种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很像是饮食里的蔬菜、水果。蔬果阅读,又可以称之为“工具需求的阅读"。
第四种阅读,和前面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甜食阅读,又可以称之为"休闲需求的阅读。"
我认为这四种阅读帮我解决了如何选书、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问题。
这本书还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两个困惑:
一是网络与书籍对认知哪个更重要
作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先是有观察,再用图像、肢体表达、音乐、语言,之后才发展到文字来表达。在文字的出现之前,人类的"阅读"是以声音、图像、气味、触感,甚至意念而存在的。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多了一个可以极为抽象又方便地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书籍把文字的传播力量做到最大的扩散。
网络的出现是提供了文字以外的阅读和沟通过程,是让人类重新归纳到最初的认识经验和需求。
我们不需过多的担心,更不能贬低文字书籍以外的知识来源。应以"平常心"看待网络和书。
二是阅读是该快读还是慢读问题
在学校上学,老师总是要求我们"一字一句认真理解",造成我现在看书速度十分缓慢,感觉读快了像犯了什么大错一样。
而现在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快读,认为知识的"容量"更重要,只有看得快看得多,你才能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作者在书中列举古代四位名人的读书方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朱熹的"熟读精思"和苏轼的"八方受敌"。作者认为,古人读书不可能只用其中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精娴运用。
世上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合适的读书方法。许多甜食类的书,"读来"不求甚解"即可;许多主食类的书"观其大略"即可;但读美食类、蔬果类的书,必须"熟读精思"。而更高层次的阅读是"八方受敌",即主题阅读,同时包含了上面三种方法的使用。
对应我自己的问题,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谓"快读"和"慢读"没有对错,都没不应有心理设防,而是应根据书籍类型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娱乐类的可以快读,专业类的却需要慢慢深研。用对了方先法,收获才能更多。
书中最后还将阅读阶段描述成七道阶梯:
第一道 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健康、美丽、求学、考试、企管与工作 Knowhow、职业工作能力需求、理财、休闲、旅游、励志这些主题来阅读。
第二道 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爱情、婚姻、亲子、心理、居家、烹饪这些主题来阅读。
第三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主题来阅读。
第四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
一个只读文学的人,如果开始对政治、社会、法律、经济、伦理这些题目感起兴趣,就是个例子。大至思考社会的运作机制,了解社会的硬体与软体规划,小至思考一个组织如何遵行制度规章运作之美,也是例子。
第五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懂得欣赏社会制度的美好之后,才能开始懂得欣赏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行为之美。这时,才会看出一些特立独行、不为社会大众所注意(甚至所喜)的人物的传记,有什么阅读的需要,有什么参考的价值。上不到这一道阶梯,我们喜欢看的传记,总超脱不了富豪与企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与价值观,以及奋斗于病魔或艰苦环境的人物的光明美德。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看到的美好,远不止这些。
第六道 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你不只在自己始终擅长、钻研的知识领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钻研另一个知识领域,并且可以体会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激荡、相互滋生的美好。知识,在你面前交织成一片绵密无比的光网。光网上每一条线的每一个光点,都逐渐相互沟通。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个角度提起知识光网,任意挥舞,自由自在。
第七道 你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蕴含于,也超脱于一切阅读、学习、知识之美之外的宇宙智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始无终的智慧。
对照反思,很惭愧,我最多位于第四道阶梯。仰望最高一级,此生只能成为心中可望不可及的天梯了。
读完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再来看《阅读者》,关于阅读基本就有了清晰的认知。
正如作者所说:世上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适合的读书方法。再好的读书方法,不要不加分辨拿过来就用,要在反复实践、摸索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读书模式。
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值得反复阅读,在今后学习中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