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只可能存在真相里面,你在真相之外是不可能感到安全的。你的本来真相才是你的唯一保障。——《奇迹课程》
近段时间,多起性侵儿童的案件被接二连三的曝光,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忧虑和关切。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家庭成员作案的占10%。而这些数字,由于性犯罪的隐蔽性,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我跟随学习的心理治疗导师王敬伟老师也说过,在他20多年的心理治疗工作中,由于性侵(包括只是抚摸)而造成心理创伤的案例非常普遍。特别是国内农村地区,人们对性侵的意识十分薄弱,觉得只是和孩子玩玩而已,没什么,他们长大了就不记得了。
但如果孩子被性侵害以后没有正常的情绪出口,就很有可能会形成心理创伤。受害人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会或多或少出现障碍。没有那么幸运能得到心理治疗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活在阴影里。
猥亵或性侵儿童是怎么发生的?一般,猥亵或性侵儿童的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
未成年人大多数是因为青春期对性认识朦胧,他们或是从电视电影,或是看到过父母的一些亲密行为,从而对性产生好奇而模仿。成年人可能是因为对性有压抑,或者也经历过同样的性侵伤害,使得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些人之所以对儿童下手是因为儿童容易被控制,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安全。而对于儿童来讲,天生是需要亲密接触的行为,在抚触中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也是他们安全感建立的重要途径。
哪一类儿童容易被猥亵或性侵?通常,婴幼儿阶段缺乏抚触、拥抱、关注等亲密行为的人群,他们对爱十分渴望。当有人表示关注、亲密接触时,这类儿童会有被关爱的感觉。而猥亵或性侵的人又会以威逼利诱的手段来维持这种关系。
所有的猥亵或性侵都会成为创伤么?答案是未必。当经历了某些事件后有情绪,只要这个情绪有表达的出口,事情就会过去,并不会造成很大创伤。
但是往往,当儿童经历被猥亵或性侵后,通常被威胁不要告诉父母或重要抚养人。或者他们想要表达时,遭到嫌弃、鄙视甚至打骂。
有些家长表现冷漠,觉得没什么,人家只是玩玩而已,故意淡化。有些家长怕丢人,不敢声张,让孩子算了,不要再提。这样,孩子表达的出口就被封闭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童年遭受性侵的孩子对这件经历并没有什么评判,但到了青春期,对性有了一定认识后,就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批判,觉得自己很肮脏、很羞耻,不敢告诉任何人。这样,压抑的情绪就会形成创伤。
王敬伟老师常说,压抑下去的情绪不会不见的。它会以一种我们认不出的方式迂回地出现。可能是攻击别人,影响外在人际关系;也可能是自我攻击,在身体上出现某些症状。
说了这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关于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招数,想必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今天我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家长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在爱中成长,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人能给予抚触、拥抱和关爱,让孩子能拥有足够的爱。
父母或重要抚养人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让孩子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父母或重要抚养人不要给孩子轻易传递性是羞耻的信息。当孩子已经形成心理创伤,可以找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协助治疗。
遭受性侵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对此评判带来的羞耻感与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