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现在已经是2020年的今天,我们过上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现实生活中,各种信息化产品齐头并进,当今的人们慢慢离不开手机的陪伴。
仿佛,手机成了第二个自己,这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手机渗透了我们的社交、出行、商务和支付等等各个方面。
我们确实已经过上了失去手机,就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之前网上有个段子说:“现代人的安全感来源于两点:手机有电,卡里还有钱。”
手机可以说是一天当中陪伴我们最久的物品。早上起来15分钟内我们一定会看手机。
我们不管出门还是待在家中,大家都是习惯随身携带手机,并且24小时待机。手机安全感的来源主要是手机电量满格,如果电量不到一半自己似乎都不敢出门。
出去游玩时,我们时刻不忘查看手机微信里的信息;如果不留神,就可能错过了领导的工作信息,就可能被微信管理人员到处@自己。
如果错过了各种打卡,就可能会被上级挨批,让自己颜面扫尽。
如果手机在外突然没电或者没有信号,自己心中就会发觉安全感散了一地。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忘看几眼手机,生怕自己遇到工作任务,没有及时收到。
到了晚上10点半后,人们本可以进行正常作息去睡觉。但是对于现在的人们,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准时关机睡觉呢?
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熬夜,而是生活模式让我们去适应熬夜。
以至我们习惯了等待11点后的手机信息,只有自己收到消息后才好安心上床睡觉。第二天又设好手机闹钟,计划明天的工作安排。
就这样反复循环,日复一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
手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公交车上有不少人会埋头玩手机,他们说这样可以缓解公交车上尴尬的气氛。
对于路痴的人来说,似乎离开了手机寸步难行,手机给他们提供了太多的出行安全感。
有些时候我们兜里常常不会有很多零钱,钱都会存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里,可以说如果我们出门不带手机,就等于没带钱。
人们外出欣赏风景离不开手机,享受美食也离不开手机。他们常常会使用手机的拍照功能,进行美食和旅游打卡,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青年人外出购物也离不开手机,他们习惯了手机便捷的支付功能
心理学家说:聚会时只顾玩手机的人是缺乏安全感和亲密感。在生活中,我们每到节日团圆时,老人常常是看着年轻人刷抖音,玩斗地主或者微信聊天,自己却一个人默默地望着他们。
有时候老人自己很想与他们交流,但是话到嘴边,就放弃了。
慢慢地老人和年轻人越来越没有什么话题。大家都开始变得缄默起来,吃饭时也常常是圆桌聚不齐。
有人边看抖音边吃饭,有人边看直播边吃饭,还有人甚至吃饭时在接电话准备应酬。我们的家人聚餐变成了手机聚会。就这样家人连一顿正经的团圆饭,都可能实现不了。
对于老人们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和子女沟通的最佳途径之一。当今市场上掀起了年轻人为老人购买老年机的热潮。
老年人稍微有点感冒咳嗽,就会想到用手机来联系子女。如果自己平时想念孩子的时候,也会最先想到用手机和子女们沟通。
对于情侣们来说,他们相互查看手机成为了给彼此提供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之一。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还在低头玩手机。
还有人甚至扬言说:对象可以没有,但是手机不能没有。
有些时候,爱情是从手机里开始,也是从手机里面结束。人们习惯什么感情问题都在手机里面解决,但是事实上却很难真正去调和。
两个相爱的人好不容易在一起,为什么不在生活中放下手机,心平气和地来一场心灵的沟通?万一这样,彼此就可以破镜重圆,柳暗花明呢?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成为了班级中的信息接收员。
班上常常各种信息蜂拥而至,学生错过了班主任的消息,就很可能误交作业,于是各种通报批评接踵而来。
同时现在的网络信息量大,孩子们不得不完成学校的各种学习任务,学业繁重。就像现在的网上授课十分盛行,网上考试也是学生常有的事情。
然而当今孩子们的近视率却越来越高,分布在各个年龄阶段比比皆是。
同时这也成为了当代家长最忧心孩子的事情之一。
手机虽然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要摆正对手机的使用态度。
做到适度使用手机,不过分依赖手机,有时间的时候就多陪伴一下自己的家人。
每天给自己一些不被手机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学会尝试放下手机,看看窗外的景色,它其实也很迷人。
选择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来丰富业余生活。同时,你会发现手机之外的世界,它其实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