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多人认为夜醒是婴幼儿的“专利”,我们成年人不会像孩子那样在夜间醒来。事实上,任何身体健康的人,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都会经历夜醒。可为何成人的夜醒不会给我们带来困扰,而宝宝的夜醒则极大地影响了全家的休息?
因为,当我们在谈论宝宝夜醒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宝宝夜醒之后自己睡回去的能力。很多宝宝夜醒后,无法自己睡回去,因而会吵醒自己的父母。当夜醒后无法自己睡回去,并影响到周围人的睡眠时,夜醒才称得上是“问题”。
瑞士的一项研究从孩子出生开始跟踪他们的睡眠状况,发现超过30%的2-7岁的孩子每周至少会经历一次夜醒。在10岁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仍然高达23%(Jenni et al., 2005)。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普遍存在的与“夜醒”相关的几个认知盲区:
关于夜醒的传统认知
夜醒真的是一种“病”吗?对于成人和儿童来说,是不是夜醒就代表我们的睡眠发生了问题?跨文化的一些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人类学和历史研究表明,“一觉到天亮”并不是人类自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睡眠模式。例如,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会将他们夜间的睡眠分为两个部分(被称为First Sleep和Second Sleep),也就是在黄昏之后的2小时先睡一觉,然后起来1-2小时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上厕所、祈祷、看书、抽烟,甚至是走亲访友等),然后再睡一觉到天亮。同时白天也会小睡(Ekirch et al., 2005)。不光是欧洲,当时的很多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采取这种“两段式睡眠”模式。(Worthman and Melby, 2002)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将每晚睡7小时左右的8名试验者,每天关在黑暗的房间里14小时(模仿冬季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光照条件)。刚开始这些试验者大概每晚睡11个小时,似乎想睡了就睡。但后来,他们陷入了一种新模式,睡眠时间分为两段,每段持续4-5小时。(Barbato,1994)
这些研究的存在,证明了夜醒并不是一种病理上的异常。我们之所以现在觉得夜醒是个问题,是因为文化形塑后的睡眠模式产生了重要变化。“一觉到天亮”的概念影响了我们对于夜醒这种人类自然、正常的睡眠模式的正确理解。
为什么没有人能“一觉到天亮”?
你在小区里听到其他家长骄傲地宣称他们的孩子能“一觉到天亮”,但是你家宝宝却还是每晚醒来好几次。你很想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宝宝睡觉之间的差异,也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你的宝宝似乎每晚都睡得很浅,在夜间很容易被周围一点动静惊醒,更糟糕的时候,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每小时都会自己醒来!或者,你的宝宝已经1岁多了,其他的孩子早已独立睡整夜,而他仍时常夜醒,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为什么只有你的宝宝夜里睡不好?
有一种可能,你的宝宝被一些小病困扰(如:胃食管倒流、过敏、湿疹等,生病对于睡眠的影响不在这篇文章讨论范围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宝宝需要在你的帮助下,学习夜间醒来后自我“接觉”的能力。“一觉到天亮”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人能一觉到天亮。婴幼儿、儿童和成人都会经历夜醒。对付夜醒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接回去。可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家长有意识的帮助下,学习和演练。
举个例子,当成年人入睡后,他并没有一口气睡7-9小时。相反,他的整个睡眠过程是由多个短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通常持续90-100分钟)组成的。每个睡眠周期是都是一个有顺序的睡眠过程:首先是是相对浅而短的睡眠,逐步过渡到深度睡眠,并以REM(快速眼动)睡眠结束。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另一个周期再次开始循环。在REM睡眠的阶段和睡眠周期交替之时,人有可能会短暂觉醒。一些睡眠研究表明,根据大脑活动的记录数据,人们在夜间会经历各种觉醒,大概每小时10-20次(Bonnet and Arand, 2007)。我们对这些觉醒完全没有印象,那是因为我们很快就重新入睡了,到早上已经记不起这些觉醒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能意识到自己半夜醒来,并且在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内无法重新入睡。在医学上,这种情况通常称为“继发性失眠”(Secondary Insomnia)(Dement and Vaughan, 1999)。
成人在成长过程中,主动或被动的学会了自己接觉,因此睡眠周期之间的短暂衔接轻易地淹没在我们的美梦中。但小婴儿在没有习得这种能力时,家长需要帮助婴儿接觉。可更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婴儿在夜间接觉过程中,被“过度热心”(实际上是“过度焦虑”)的家长过度干预,导致自发性的接觉失败。从家长来看,孩子频繁夜醒,自己疲于奔命。
为什么宝宝会频繁夜醒?
婴幼儿的睡眠周期较短,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浅睡眠(Active Sleep),也就是所谓的REM睡眠(快速眼动期)。他们的胃容量较小,所以进食的频率比成人大,也更加有可能会在夜间睡眠过程中感到饥饿。结合婴幼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你就会明白会什么你的宝宝不仅睡得浅,而且几小时就要醒来一次了。
这种现象在新生儿(0-3个月)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可能每两小时就要醒来吃奶。但年月龄稍大的婴儿也仍然在经历夜醒。根据另一项关于婴幼儿睡眠的研究记录,2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平均每晚会经历三次夜醒(Anders et al., 1978)。
那么,为什么有些父母说他们的宝宝能一觉睡到天亮呢?最有可能的是,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孩子的短暂夜醒。问题不在于宝宝在夜里有没有醒来,而在于TA醒来后到再次入睡之间,TA有没有吵醒你。
随着月龄增大,宝宝的夜醒会逐渐减少吗?
很多人希望孩子可以稳定持续地一觉睡到天亮。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到,夜醒对成人和婴幼儿来说是正常现象,因此,对月龄稍大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没有夜醒,你就错了。在一项利用人体活动记录监测仪记录儿童睡眠的研究中,通过对比实验监测数据和父母的主诉,研究人员发现,父母通常低估了孩子夜醒的频率(Holley et al., 2010; Kushnir and Sadeh, 2013)。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夜醒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但有些时候,夜醒可能是某些实际问题的症状(例如睡眠障碍、生病等),那么就值得我们去重视并决这些问题。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