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上的统治者,百姓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百姓亲近并且赞誉他;再次的统治者,百姓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轻慢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就不信任他。长久的治理要少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功绩完成了,老百姓不认为是统治者的作用,而是觉得:"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一章将统治者对百姓的治理分成了四个境界,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
最高明的统治者就是遵循天道而为,百姓甚至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好的统治者百姓“亲而誉之”,亲近他而且赞美他,主动的听从统治者的号令。其次的统治者百姓因畏惧而听从他的号令。最次的统治者,百姓都轻慢他。
这是因为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不相信他。天道的统治如此长久,是因为天道不言,所以统治者需要“贵言”。言多必失,失言多了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最高的统治者就是天道,天道统治万物而不居功,百姓遵循着天道生活,却不觉得自己受到谁的命令,只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
延伸一下,这里的统治者不一定要指国家的统治者,也可以是家庭、企业、社会各级的领导者。
一个家庭里的一家之主,企业和各单位团体的领导,能做到亲而誉之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了。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制度就是“人之道”,要求人人遵守,而制度是人制定的,各地都不相同,掌握了制定制度的权利,就是掌握了“人之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新制度自然会取代落后的旧制度,这是“天之道”。
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