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华杉详解
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孔子说,宁武人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发挥他的智慧,建功立业。国家政治黑暗。他就假装愚笨,什么也不干。他的智慧,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政治总是时好时坏,赶上昏君,就暗无天日,下一任国君有点良知,国家就好一点。孔子的价值观,明哲保身,保全自己,以待天时,不建议你去跟黑暗势力死磕。
不过到了王阳明的时代,那昏君是昏倒了奇葩的地步,王阳明并没有“愚不可及”,而是以他“致良知”的能量,我心光明,只凭着大是大非去做,建下奇功,保全百姓。王阳明,就是智不可及了。
王阳明文治武功独步天下,但他并未能入阁拜相,因为最高统治阶层并不接纳他,他形成了致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的学说。而良知,是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正是统治者的敌人。王阳明能以功勋名臣盖棺定论,也是他死得早,只活了57岁,若是活到70岁,继续做官,越做越大,和国君非冲突不可,他的思想也可能还会有惊人的突破。
心学两位大师未得高寿,陆九渊也只活了54岁。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长寿是最大价值,因为思想是越老弥坚,越老越成熟,弟子越多,传播越广,影响越大。陆、王两位心学宗师都早逝,可惜了。
刘澔觉
人生要明辨的是非太多,随着自己的成长,接触的事物的复杂度,越是复杂越是考验着自己。以前遇到问题,能直接问老师、问前辈、还可以问朋友、寻找解决事物的办法,在其中找到答案。
随着自己探索的长度,自己遇到的事情已经很难,在向某一个人去请教到答案,从前辈、高手,哪怕是孔子、王阳明那里也无法用拿来主义去帮助你。需要你自己去明辨是非,探索属于你的道。
现在权钱是主流的,因为大部分人都非常的实际,权钱能为自己带来那些意想不到的便利。我在看到黑色、灰色的同时也能看到白色、也有灰色白色相间的、有时是白色有时是其他色的,总体而言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而且总体是正循环的,得益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治体制,得益于科学等等,那些发光发热的人。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多面性,总是在白的颜色里夹杂着很多丰富的颜色,人都有历史局限性,回头去看,总能发现自己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也许正是这样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辩证,随着时间发酵,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
以“致良知”的能量,我心光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