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家。邻家孩子邀请玩耍,作业没写完就跑出去,玩到天黑满头大汗的回家,看见父亲满脸怒气等着我,我一惊,浑身热汗瞬间冰冷。父亲指点着我做了一半的作业,要求我马上开始,限时做完,并且命令我不许再与此邻家孩子玩耍,告诉我此孩是这条街上出了名的坏孩子。我喏喏连声。
不日,邻家孩子又来邀请,我不禁想起那日玩耍之开心,可是又想到父亲的命令,左右为难,纠结几秒钟之后,决定先去玩一小会,赶在父亲下班之前回家,可是玩起来就忘了回家,被父亲先行到家,父亲检测我作业已经完成,夸奖了我几句,又笑着问我和谁去玩了?几句夸奖秒杀我的智商,把玩耍的经过合盘托出,结果下一秒我被严厉地教育了一通。并又一次被明确告之,不许再与邻家孩子一起玩耍。我感受着从夸奖到批评的巨大落差,心里不高兴且委屈,但是迫于父亲的强大压力,我再没有和此孩过多地玩耍,偷偷地有几次。
少年,高中,离家数十公里,没有通勤车,住校。且那时并未实行双休周末,周六是要上半天课,下午才得以回家,匆匆呆过一夜,周日就要赶回学校。每每周末回家,父亲都会让我聊聊学校的生活,特别是关于同学、室友和朋友的一些事情,他都仔细听,分析出他所认定的好学生或坏学生,告诫我远离那些坏学生。我虽然不以为然,但也装一装很懂事的样子,爽快的答应。
不过仔细想来,自己的朋友都比较老实本分,没有什么不良少年的,要说有的话,有个同乡,因为一起坐客车的缘故,走的很近,他打架,又抽烟,以后我疏远一点他好了。
三年后即将高考前夕,我同学中的这个同乡因为打架误杀了人,逃遁他乡,还有几个同学受连累,定为从犯或被捕或畏罪潜逃。这个同乡曾与我交好,后来我听从父亲告诫,开始与他保持距离,所以这起事件我并未被卷入。
参加工作之后,我听说小时候一起玩过的邻家孩子搞工程,犯了诈骗罪,入狱。
几年之后的某夜,我教育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要和好孩子一起玩,看着孩子乖乖点头的样子,我忽然想到我的父亲,在我成长的那些年,用他的方式,用我不怎么理解的方式教育我,在我想来可能是有些严厉或者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最后证明父亲的做法都是对的,他的教育不单单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家训,一种传承。昔孟母,择邻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出淤泥而不染,何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