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脏话”的宝宝:如何智慧应对“诅咒敏感期”

昨天在“小安的绘本育儿分享群”里,一位妈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问小安老师,21个月的孩子正处在语言爆发的时候,但是却不知在哪里学会了脏话词汇,并且总是反复练习,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十分严厉也不以为然。


于是我向妈妈分享了一篇以前写过的公众号文章。文章里提到:

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开始进入了一个神奇又搞怪的敏感期——“诅咒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开始发现有一些语言很有“效力”,就像炸弹一样,扔出去别人必有反应。同龄小朋友可能是咯咯一起笑,而大人们往往是很紧张地阻止或者是很生气地呵斥(“不能这样说!”“怎么这么没礼貌!”),希望孩子快点停下来。但家长越是这样做,孩子越会觉得这些语言的效力大,反而会越多地去重复。越阻止,孩子越起劲儿。

爸爸妈妈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作回应。当孩子发现这些“炸弹”不起作用,就不会再对这些词语感兴趣了。而如果是孩子在通过这样的语言来发泄情绪,那么家长要做的是接纳与描述孩子的情绪(“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看到了你很愤怒”),而不是回应孩子说的话本身。

在文章中小安还推荐了一本和“放屁”有关的绘本,满足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这种“粗俗”语言的喜好。在讲绘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肆无忌惮地去说“屁”这个词,说个痛快,笑个过瘾。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又很有效的出口,让孩子有一个合适的管道来尽情享受“屁”这类语言带来的乐趣。同时孩子又会因为看到爸爸妈妈也和自己一起享受这份快乐,从而感到被接纳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搞怪的敏感期就会顺利地过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位妈妈补充说:可是他说的也太难听了,不是放屁、粑粑这种,而是说傻X。我觉得他不知道这话的意思,因为他常常说完就乐,大人吓死了,我也曾不予理会,但是他依然不会忘记这个词汇。


小安回复:

是的,他在一段时间之内是很难忘记这个词汇的,这个确实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也就是说,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让它立刻不说这个词了。

那么在应对上,我觉得可以去区分一下两种情境:

一种是,如果是在社交场合,孩子这样说,尤其是当他对着别人这么说,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制止,压低声音,严肃地对他说no,如果制止之后,他还继续这样说,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把他抱走,带离现场。这有点儿像是孩子有一个阶段会打人,但是他其实又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些什么,是一个道理,这对别人产生了影响,就直接制止。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或者这种语言方式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当然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需要花时间。

另一种是,如果是在家里,那么,我更多的建议是,如果他只是自己在叨咕,我们就让自己的心脏强大一点,不给他任何反馈,让他自己在那儿叨咕去,我们不理他,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家里其他家庭成员都约定好,不给他这种语言方式以正面的反馈,不笑他也不骂他,不让他觉得这是个游戏。但如果他是对着某一个人这样说,那么被他“骂”的那个人是可以直接给出反馈的,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压低声音,表情严肃,甚至有一些严厉(但不是吓他),说no,或者,我不同意你这样说!表明自己的界限也为他建立界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自从Android3.0引入Fragment之后,主要是为了支持动态灵活的界面设计和屏幕的适配问题。Frag...
    Mersens阅读 10,326评论 0 10
  • 1 查理•芒格在1996年的一场非正式演讲《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中介绍了一些超级简单的普通观念,虽然超级简单但...
    JingDC阅读 1,748评论 0 1
  • 通过一些题目来理解闭包。 涉及知识点:1.执行上下文2.作用域链3.this指针4.垃圾回收机制:标记回收 例子1...
    小漠穷秋阅读 1,514评论 0 0
  • 比尔盖茨的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有一位年长两岁的同行者——保罗艾伦。从1968年两人在西雅图湖滨中学相遇相知,这两个...
    我思我在了阅读 3,5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