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是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生活在当下;
严肃地对待时间 ;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
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
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
视未来在于当下 ;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拥有积极过去视角的人,以积极心态往回看,对现在拥有的怀有感恩之心,但是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拥有消极过去视角的人,以消极心态看待过去,往往会陷入伤害和负面经历的回忆中;
拥有享乐主义视角的人,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想要尽情享受当下;
拥有宿命论视角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
拥有未来视角的人,具有前瞻性,他们更关注未来目标,当下幸福感并不高。
这五种视角,各有利弊,津巴多建议我们要采用混合折中的方法来使用,多采纳积极过去、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之中找到平衡,根据不同的实际场景加以灵活选择,如在工作中采用未来视角,生活上采用享乐视角,和家人相处则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将5年时间设为一个目标的阶段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非期望行为”的便利,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比如,把自己的手机微信退出,关闭朋友圈,避免自己时不时就要看看手机消息的坏毛病。即便是最后可能又会再次打开、登录,但是因为中间流程的繁琐,增加了挑战的难度,也便增加专注的可能性。
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积累效应的事情。半衰期就是完成这件事带来的收益的持续时间长度。半衰期长就是指它带来的效益时间长;半衰期短,指这件事情带来的效益时间短。我们要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半衰期的概念可以用来衡量“经典”。阅读经典作品,我们获得收益的半衰期长,可以产生积累效应;沉溺于无效的网络文章,虽然刚阅读完会觉得道理满满,但是却因为其半衰期短,收益很快就衰退。这就能够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多阅读一些经典。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长期的历久弥新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像生活中的信息噪音一样。
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在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事先考虑下它的收益半衰期。
时间不需要管理,也无法管理,需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在生活的时候放慢时间,尽情体会时间的流逝,在工作的时候加快效率,完成工作。时间的快慢决定了时间节奏,利用时间的深浅则决定了时间的质量
要想实现时间的深度,《精进》建议我们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在闲暇的时候,专心投入自己的爱好,实现对时间的高质量利用,这样我们在爱好上的成就也许会让我们吃惊。
我们要树立一个最高目标
零度格局:没有目标,只是追求当下的潮流。
一度格局: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度格局: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三度格局:以改进社会,增强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格局之上,前进一步,稍微地要求高一点,往上走一点,这样我们也许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明确了自己的最高目标以后,我们要勇于说不,选择那些真正特别的事情。
思考一下,你现在的时间视角是怎样的?你是否喜欢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是否常常沉浸在怀念过去、恐惧未来的情绪中?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请拿出纸笔,写下你想象中的五年后的自己,越具体越好,比如说薪资多少,职位高低。然后开始思考,你要现在积累些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是打算长期保留的?你为它付出了那些努力?你打算今后如何投入这项爱好呢?
你最崇高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现在的格局是那一层?如果要提升一点层次,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