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流量的秦池酒-姬长孔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步经典,那就是大败局,这部书分上下两册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启蒙教材,这本书不光是几个企业的兴衰历史,更是中国经济的30年来的发展历程。所以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今天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秦池酒!
1993一个退伍军人姬长孔,来到山东潍坊临朐县里面的秦池酒厂报道,当时这里极其不景气,每年产白酒只有1万吨。属于山东众多小酒厂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而姬长孔可以说是90年代初的一个经营人才,他先后在几个食品公司当经理,都实现了半年扭亏为盈的目标。于是就这样,接到组织上的安排,他来到了县城里亏损大户秦池酒厂来当厂长,对于这个调令,姬长孔老大不乐意,但又有什么办法,在那个年代就是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来到秦池不久,姬长孔就把目标定在了三北市场,也就是东北华北和西北,他来到东北一开始打人情牌,但发现东北的朋友们相当的热情,从来是大包大揽,但就是没帮忙,后来没办法姬长孔拿出了秦池最后的家当50万元,用这笔钱进攻沈阳市场,如果这招失败,秦池基本就回天无力了。
1)集中在电视台密集投放短期效应广告,然后跑到大街上,免费品尝秦池酒,
2)去找了技术监督部门提供质量报告。
3)还来了一手绝活,找到了大飞艇,然后不断在沈阳闹市区上空拉横幅,撒下广告单,也亏当时没有城管战斗力不强,
于是他竟然神奇的成功了。20天不到,秦池在沈阳热销,于是他再次利用媒体发布消息,说秦池酒沈阳脱销。这个方法显然奏效,他迅速复制,仅仅1年时间,就销售额节节攀升,但这段时间,他们把赚来的钱,全都扔进了广告里,而生活却是十分清苦。
而就在姬长孔到处推销秦池酒的这一年,央视广告部却迎来了一个叫谭希松的女人,他的任期内,央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广告收入突破,他用了一招那就是黄金时段全国招标。把最优质的资源拿出来,价高者得!那个年月电视还是黄金媒体,而央视则是黄金中的黄金,所以消息一出,立马就是18路诸侯,排着队过来送钱。而做新闻出身的谭希松更深谙炒作之道,他决定把这个事情搞大,于是专门在梅地亚中心办了著名的招标会。1994年,也就是第一届广告招标,成为了两强争霸,一个是山东孔府宴酒,还有一个是广州太阳神,一个卖酒的一个卖药的,激烈竞争,最后孔府宴酒以3079万的价格,加冕标王。这几乎是天文数字,是孔府宴酒全年利税的三分之一,但借助央视的平台,孔府宴酒从一个地方小品牌,变成了全国知名品牌。从一个孔府家酒的模仿秀,变成了一个名酒,甚至名头还盖过了孔府家酒
当姬长孔看到这样的媒体报道,总是热血沸腾,姬长孔太清楚孔府宴酒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小酒厂,甚至孔府家酒还起诉他是抄袭品牌。但这一次竞标会,让这样的情况完全逆转。而到了1995年,秦池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在三北市场有了名气,姬长孔第一次走进了梅地亚中心,由于那个年代的企业家还都是土鳖,所以他的皮包里带来了3000万。他打算拼一把!但没想到招标会还没开始,别人就告诉他,今年你想听个响,估计得6000万起步。这让秦池人菊花一紧!
招标会开始,孔府家酒和孔府宴酒展开了对攻大战,价格上来就从6298万开始,但是没想到秦池酒斜刺里杀出,6666万,高于第二名拿下标王。结果让大家震惊,秦池是谁,他在哪?几乎没人听说过这家企业。
中央电视台的资源,果然让秦池酒大卖,1996年销售收入9.5亿,增长了5倍。这一年,秦池投入巨资拍摄唯美广告片,但却被市场吐槽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他还拿钱去维护形象,买车修房。而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姬长孔如约又来到梅地亚,此时的他春风得意,信誓旦旦的说下了那句名言,去年我们每天向中央台开进一辆桑塔纳,但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今年我们要每天开进去一辆豪华奔驰,争取开出一辆加长林肯。
但招标会的腥风血雨却远没姬长孔想的那么美好,爱多VCD上来就开价8200万,超出去年秦池1000多万。这家仅仅2岁的企业,一亮相就让大家口吐鲜血。随后的报价更是离谱,春兰空调报价1.68亿,广东乐百氏报价1.99亿。这时山东两家酒厂入局,一个是不知名的山东金贵酒厂喊出2个亿的天价,很快另外一家更不知名的山东齐民思酒厂,加价到2亿2,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去年的标王,也就是姬长孔和他的秦池。最后结果出来了,秦池的投标金额达到了3亿2121万1800元。全场都傻眼了。大家问这个数字是什么黑科技,其实很简单就是姬长孔的手机号码。要知道3亿2的价格整整比第二名报价高出1亿,后来姬长孔说,这次他就是势在必得,因为他看到了去年孔府宴酒失去了标王之后,销售直线下滑,甚至销声匿迹。所以他拿出了更大的赌注。
但这个代价未免有点大,3.2亿这时秦池酒全年利润的6.4倍,秦池是不是在吹牛逼?但姬长孔算了一笔账,当时国家已经开始限制酒类广告,所以即使央视所有广告都给秦池,所能吃掉的广告价值也就2个亿,所以超过两亿的部分基本上属于流氓假仗义。不需要支付的。那么央视不知道这个事吗?当然知道,但他要演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势。反正钱也赚不到了,不如把声势搞大,而3亿2这个数字,给他们创造了太多做文章的机会。
但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秦池确实有点浪催的自己作死,这么大手笔都给了央视,其他媒体能不眼红吗,收土豪的保护费本身就是媒体的专长,很快经济参考报就对秦池酒厂进行了暗访调查。一个县级小酒厂怎么可能生产处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结果答案就是有若干家酒厂为秦池供应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和酒精,勾兑出低度酒然后贴牌销售。这和秦池广告所宣传的,严重不符。另外记者还拿到了细节,他们的罐装线都是手工操作,根本没什么自动化。于是很快一篇报道就出来了,秦池酒用川酒勾兑而成。这下炸了窝。媒体争相转载,都准备来薅羊毛了。
而面对媒体危机的时候,秦池的应对显得格外业余。他们只想花钱撤稿,但没达到目的,老齐估计很可能是价格没谈妥。据说当时秦池只愿意花几百万,显然跟报社的预期是有差别的。在撤稿未果后,秦池便不知所措,没声音更不回应。让事件越闹越大。其实当时好的白酒都在四川,所以川酒的品质一直比山东高,用川酒来制作白酒是行业里的不宣的秘密。而勾兑白酒也恰恰是近代才有的先进技术,并不影响白酒品质。现在很多东西也都不再坚持古法,所以当时看秦池的做法也并未离谱,只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被别人误导了。这种报道是会传染的,一发现这样的线索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涌来,然后秦池就被炸的体无完肤。而收了很多钱的央视,这时候提起裤子也六亲不认了。央视广告的谭希松大姐,这时候还落井下石,披露细节说秦池的防伪标识都是劣质产品。秦池在这场灾难面前,销售严重下滑,不是姬长孔预期的15亿,而是6.5亿,不但没涨反而跌了3个亿,从此一蹶不振,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了。后来秦池拖欠酒瓶盖供应商的货款391万,然后被告到法院,商标被拍卖。1998年姬长孔离开秦池,在这里的几年他一掷千金, 但月收入只有800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的平均工资的水平。
那么该怎么评判秦池,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说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什么公关缺乏实力,自身发展太快造成了严重的管理问题。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秦池当时走对了路,但却最后误入歧途,那是因为他没有把名声转化为品牌。用今天运营的思维来说,流量很大,但都是过路流量,你要想维持这个流量就不得不不断的加倍投入,早晚有拖垮你的一天,那么怎么留住过路流量呢,光靠打广告肯定是不行的,是需要打造你的产品和品牌。如果产品出了问题,流量越大反而越危险。其实秦池跟三国的袁术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称帝太早,但是没有过硬的产品也就没有护城河,所以才导致最后的失败。大家又有什么看法了,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