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北京玩的是历史文化,在济南泰山玩的是风景,那么我觉得在扬州玩的应该是情怀。
首先咱们先说说美食。
我是吃货,吃货爱我。
提起扬州美食,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扬州炒饭,而提起扬州炒饭我就会想起自己在大学时谈的一个男朋友。
他最喜欢吃的有2道菜,一道是番茄炒蛋,另一道就是扬州炒饭。记得和他在一起的第一餐就是去学校商业街一家兰州拉面馆吃的扬州炒饭外加一个煎鸡蛋。每次他不知道吃什么,我也想不出来的时候,两个人就跑去吃扬州炒饭。后来我减肥,晚上不吃饭,陪他去吃扬州炒饭他总喜欢连哄带骗的喂我吃几口,再把炒饭里的鸡蛋都夹给我吃,现在想起来还真挺美好的。读书的时候,人单纯,思想单纯,爱情单纯,友情也单纯。一毕业什么都变了,长辈们总说,社会就是这样,我们要去适应。可是既然不喜欢这样的社会,为什么不保持本心,人人都保持着“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社会难道就不会改变吗?
所以当我第一口吃这扬州网红店的扬州炒饭,不由得失望至极,完全没有大学时的那家店炒的好吃。也许我想吃的并不是炒饭,而是记忆中的味道,曾经的岁月。也不知道如果将来有机会再去吃,是否还是旧时的味道,哪怕再是从前的味道,也不再是从前的时光。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扬州的另一道名菜就是红烧狮子头。
这道狮子楼的名菜,一个狮子头足足有600克,真的和头一样大,用鼎装着,里面夹着个咸蛋黄。吃第一口就想起我的父亲。
第一次吃这道菜是父亲做的。父亲是一个对吃十分讲究的人,曾经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吃饭,他觉得人家做的菜不好吃,又不好意思说什么,于是整晚上就只吃了一盘花生米。足以见得父亲是一个对饮食多么挑剔的人。
俗话说会吃的人,一般都会做。我父亲的手艺那是没话说的。到现在父亲的朋友都会认为,被邀请去我家吃我父亲做的菜,是莫大的殊荣。而红烧狮子头,也是我父亲的一道拿手菜。与正宗的扬州红烧狮子头不同的是,父亲改良后在里面夹的鹌鹑蛋,汤汁用香菇提鲜,甚是和我的胃口。父亲做的狮子头个头也不小,读高中时候,我一餐能干掉两个。简直就是汉子的胃。而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狮子头,我吃了一口就不想动筷子了,太油,太腻,太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扬州这里以前盐商多,所以淮扬菜整体都偏咸。)果然还是父亲的手艺最好,最令人怀念。
除了父亲的狮子头,还有一个地方的狮子头令我念念不忘,就是我高中食堂的狮子头。读高中只要食堂做了狮子头就一定会买,食堂的狮子头可能为了节约成本会在肉里混杂豆腐,吃起来口感出奇的好。每次在食堂吃完红烧狮子头,总要用剩的汤汁拌饭,吃到干干净净才心满意足。说起高中的食堂,再多说一句,食堂的牛肉包是我23年吃过最好吃的牛肉包,读书时候才8角钱一个,有巴掌那么大。一咬开里面的汤汁就会流出来,现在想起来我都会流口水。
来扬州玩的游客都一定会去茶楼吃细点(在淮扬这一代称早茶为细点),可是扬州本地人的生活,早上是从一碗干拌面开始的。为了体验一回扬州人民的生活,我也是无意间找到一家老店,看到来这家店的人络绎不绝,好多专门开车过来吃,就连忙上去要了一碗干拌面,在等的时候看见前面的人分量大的惊人,连忙和下面的师傅说,少要点面,又和打作料的阿姨说少点油少点盐,结果阿姨说油少了不好吃,给我挖了一大勺猪油(满满的卡路里啊),看到自己的面端上来,我真是泪奔,扬州人民真的好实在,说好的少点,还那么多。可是这拌面是真好吃,让我想起了宜昌的早晨。
在我的家乡早晨也是从一碗面开始的,夏天吃凉面,冬天吃汤面,一年四季吃热干面外加个煎鸡蛋,一杯喜旺酸奶,地道的宜昌早点豪华套餐。
其实大多数人在怀念家乡或者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时,都是被熟悉的味道勾起的。这就是美食的魅力。
但是来扬州不吃细点还是不可以的哦,所以去了当地人爱去的花园茶楼,为了避免排队,我可是6点就起床,没洗脸就出门了。6点半准时到,居然只能和别人拼桌了。扬州人民买包子都是十几个十几个的买。吓死宝宝了。真心吐槽一下扬州有名的三丁包,太油了,一口咬下去肥肉那么多,没吃到几个笋子。一直到中午我打嗝都是三丁包的味儿,真难受。其次蟹黄汤包,别说蟹黄了,连蛋黄味儿也没吃出来,皮还没有咱们从小吃到大的中山路汤包的皮儿薄。倒是豆腐皮包出于意料的好吃,淡淡的甜味,有新意。绿杨春挺好喝的,刮油。
扬大酸奶不如咱们大广州的华农。鉴定完毕。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何园的牡丹开了,仅此一朵。何园里牡丹的数量最多,可惜大多是花苞,只有这一朵白色的牡丹,等不及的先活动筋骨,伸展手臂,拥抱温暖的人间了。
在扬州我没去瘦西湖打卡,只来了何园这唯一一个景点,庆幸自己的选择,院子里的桂花,芍药,还有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都争先恐后的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忍不住开启了自拍模式。(园中的大部分景色都是由相机所拍,所以手机里的也不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把这次的旅行,做一个图册发出来)。
有幸遇见一位老艺术家,用古筝弹唱《茉莉花》。不禁感慨,姜还是老的辣。想想自己1年多没摸琴了,手上的茧都快掉光了,是时候要捡起来了。看看那位老艺术家的神韵,觉得自己真不像弹了十几年古筝的人,一点儿气质也没有,全身一股汉子风。
我还是喜欢发现城市角落里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这位老爷爷便是。他的作品全是手工制作,一个小小的摊位,多数人都是匆匆而过,有些好奇的看了两眼也会以为是浙江义乌商品的倒卖,而我却看到老人实实在在的用工具打磨核桃制作商品。作品虽然比较粗糙,可是老人叫价也不贵,我索性买了一家人的生肖,先付钱下午再去取。
看着老人的手,我想把这份文化传播出去(地理位置在四喜小院的入口桥的旁边,公交车珍园下,看见星巴克往前走50米)。
现在的小孩挺可怜的,这种画糖人,我是从小玩到大。小学学校的门口就有位大叔,会捏泥人,画糖人,还卖搅搅糖。那位大叔画的可比这好多了。会用彩珠装饰眼睛,不比这神气。可我在关东街看到好多小朋友围观,看着十分惊奇,都嚷嚷着要买,一问10块钱一个。想当年我5角钱就能买条龙呢,还带眼睛。现在这些街头手艺人越来越少了,说是为了城市发展,确是文化流失啊。
皮市巷,很少有游客前来,发现一家有意思的小店,主要回收修复古书,用残卷做成小灯,甚是好看。如果不是价钱太贵,一定买一个回去收藏。
早晨七点,清洁工划船清理河道。扬州人民也是很勤奋的,早班车都是6点始发,虽不及北京的5点,我却依然喜欢这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
扬州6点的清晨。天格外的蓝,云朵似一团一团的棉花,好想摘下来咬一口。
此乃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傍晚的关东街,鸭蛋黄似得夕阳。
隋炀帝这辈子就做了一件好事,确是举世闻名的大事件,开凿了大运河。那怎么也要来这古运河打卡啊。晚上乘坐游船,沿着古运河缓缓的走。大运河见证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兴衰,也是历史的沉淀。
by:小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