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6岁半,今年小学一年级,识字量2000+。因为识字,班主任对她青眼有加:晨读唐诗让她领读、放学举班牌、平时帮各科老师跑个腿,到办公室取东西、学校秋叶节,担当班里的演讲人,给学校领导们介绍本班同学的秋叶作品……这一切让她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去,欢欢喜喜回家来,回来还能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天学校发生的趣事。
在家里,早在上小学之前,她看过的书摞起来已经超过了她的身高……而所有这一切的好处,都是识字早带来的,我在她还不到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认字启蒙。
这么早做启蒙原因有三:
一、我自己从小看电视看毁了,不想孩子走我的老路;
二、我认字也挺早的,大概五岁,认字量有1000+;
三、这孩子精力太旺盛,从上床到入睡至少要一小时,认字纯粹是用来打发睡前时间的;
我认字早,是因为我爸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重要,而他觉得早期教育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把他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不如他亲大哥(我大伯)的最根本原因归结为:他没有上过幼儿园,而我大伯上过幼儿园。他认为上幼儿园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他没能上幼儿园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当年调皮,蹦到一个深坑里,把小腿摔骨折了。
这是不是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我觉得我就像赵本山和小沈阳小品《不差钱》里那个未出场、只出现在台词里的半成品的儿子一样,一身所学就起了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当初我爸没有骨折,如愿上了幼儿园,他就不会有错误归因,那么在他结婚生了我之后,就不会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直接影响了我的认知,那么,在我自己成为父母之后,可能就像现在的大多数父母一样,让孩子按常规步伐前进。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当初的那只“蝴蝶”轻轻地扇动了一下翅膀……
想通了,捋顺了,开阔了,通透了,放手原本就握不紧的,才能积蓄力量去追求生命里真正重要的,这是这一场蝴蝶效应带给我的顿悟。
谁知道二十年后,这是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蝴蝶效应的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