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洋:数理空间设计恰与装配式装修设计数据交口--------面临装配式装修的到来,设计师如何去做设计?

面临装配式装修的到来,设计师如何去做设计?住宅装饰设计研发在企业中虽然有,但也还是比较少见;大多数装饰研发部或者装饰研发中心,在服务企业营销嘘头或者概念理念的方面要占比大一些。这种现象短时间内还会继续下去。而设计师落地,需要一个过渡交口期。于是笔者对近十年的设计研发做了初步梳理,将数据化设计结合堪舆设计,用数理交口希望中国室内设计,走出中国设计师的影子。现代科技的科学数据、装配数据和中国几千年的易理数据文化结合,找出一条路。

国内设计过往西学之路:

国内几十年的设计之路,走过了形式至上、流行至上、场景至上、主题至上、功能至上、人本交互、适龄分类和产品研发支撑等;一步步跟随诸多前辈走在探索的路上。

装饰行业从十几二十年的历程中慢慢走向了成熟,十几二十年前入行的设计师普遍学历较低,或者是其他行业专业转过来的半路和尚;这也造就了低学历师父带高学历助理做设计或者做研发的特殊局面。中国设计从复制、抄袭、到自主模拟创新,倒推发明之路,也算是一直在路上。当然,即使是到了今天,不知道行业内设计研发是干什么的?都大有人在;像极了2003-2004年,问“室内设计是不是就是铺砖呀?”这样无知的问题;

笔者自己学习努力的小二十年,从无知学习到现在;跟过诸多师父也不过是窥其一丝。在此也非常感激。

住宅家装设计在装饰行业里与公装设计有所不同;公平来讲,住宅设计与公共场所设计各有其道,本就各不相干,更别说相互串行;更谈不上哪个更优越,其原因不过是相对互盲。

国外标准模块装配发展:

住宅设计发展比较好的,离我们比较近的,日本设计首当其冲;其产品化水平、设计交互能力、精细化程度、亚欧乃至全球也是非常值得参考学习;对比了解一下松下等日企的产品便一目了然。德国家居产品的工业化程度,几乎成为和限制了全球的生产标准;住宅尺寸产品及家具木作大都依赖德系的五金,不管是功能五金还是结构五金,如百隆和海蒂诗。。。;品牌化、奢侈品家居,几乎被意大利全球垄断,几大设计学院做后盾无可辩驳;住宅产品化、模块化生产、在美国成型已久,看看四个人如何几分钟不完全分解一辆小型汽车;瑞典人英瓦尔坎普拉德的宜家超市,在家居产品设计和加工,甚至销售成本控制可谓是首屈一指。

我们未来的设计之路,或者说设计研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呢?几大家居品牌巨头,将会如何体现中国住宅智慧?我们期待共同探索。

产品思维的“1435”逻辑: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马的屁股决定了上天的事”,说的是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马车的轮距决定了火车轨道宽度决定了火箭推进器的尺寸;就是笔者因为产品思维提出的“1435mm”设计理论想法;

同样,不同人,在住宅中的行为轨迹、行为动作、人体工学、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一切家居产品研发的基础;而产品思维与装修思维的两个不同逻辑,让矛盾频频。

工业设计中住宅的所有生活用品(主材、板材、家居用品)大小,都是基于人群的年龄、身高、四肢、手足、负荷能力等人的行为,人体工学尺寸与心理。人们的行为方式、它们的收纳数量、外在形式、使用方式、决定了容纳它们的家居产品的尺寸和形式;家居产品的数量需求和形式,决定了房间、住宅、楼梯和社区;从人开始的完整的产品逻辑;

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随意的施工逻辑中,一切寄希望于现场解决调整协调;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可见一斑;现在的逻辑,基本上是从建筑规划到社区、到社区、到住宅、到房间、到柜体家具、到抽屉收纳;做完了在做硬性的生活用品分区;

两个逻辑同时存在,是我们当前特有的社会性住宅设计现状;两个逻辑的交融和工厂化产品化的蜕变过程应该就在当下。相信以产品逻辑为主、施工逻辑为辅的方向是未来的主要研发方向;决定作用的是工厂生产和工业基础实业的变革。

我们的数理空间设计:

诸多室内设计,尤其家装、大宅设计,大多数设计师都是被动设计,对产品思维还需要过渡时间;这也是数理空间设计研发的初衷。按照客户要求表现、体现,结合自我认知来做方案产品。结果,方案认可度低,被改方案,被砍设计费,缺乏方案数据支撑,美学依据!很容易丢单。设计师的个人专业,审美感觉和客户审美感觉硬性交口碰撞!漏洞太多,同质化严重,设计质量、成单率没有保障。

    空间设计本身务必以不同人群的行为轨迹为基本依据,居住行为动作的科学数据为健康舒适基础,以堪舆文化为认知交口。以数据支撑美学呈现。才能解决真正解决,客户满意度高,成单率保障,保障空间美学效果。

数理空间设计,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年工作经验积累,以及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后,逐渐形成的设计体系。对室内设计过程,内容,用科学数据进行数据化结构。再结合易理易用,整理大量数据,支撑大宅堪舆设计需求。设计师才能为大宅客户打造有科学依据,又有传统易理依据的福邸!

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竞争力,就个人数十年装饰研发中心工作经验的观点。每位设计师,成就自己的设计方向和设计系统!才是自我IP成就的开始。

目前的中国设计逻辑,审美,好多是按照西方审美逻辑设计的。中国传承数千年的自然审美和堪舆文化遗失,虽然国内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专业,但目前还没有被充分结合!数理空间设计抛砖引玉,将科学数据、易理数据,合二为一作为设计依据展开设计工作。期待更多有能力的人,优化深耕。

未来空间大宅设计方向,针对九零后零零后,大数据显示。吃,视,听,嗅,味,直觉,感觉,体验,情感!住,用,行,社交方式都在發生变化!所以住宅设计,自然在数理设计结合与时俱进的表現形式和生活方式!老,弱,病,残,孕,婴,的横向住宅细分设计师也在深化!产业升级更倾向于装配式装修体系。

研发数理空间设计体系,通俗讲解就是将住宅室内设计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数据型拆解,保障数据全面;住宅数据、人物数据的综合拆解;然后方便设计过程中优化实现作品交易的过程;解决产品思维与装修思维的障碍及问题;

数据化的拆解,恰恰为装配式装修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根本的数据支持;

住宅基本数据(未细分):

四类住宅文化,决定了住宅文化方向;四类空间归纳,将多空间进行归类组合;四类交通动线,满足私密等级需求;五区收纳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二百八十五项,住宅需求分间明确;十六类关怀品,老弱病残孕婴去除风险;

二十四小时内,各空间驻足时间推理;三十类生活品,空间收纳归类;六类照明数据,满足空间照明需求;五类色温数据,满足不同空间调性需求;十六主材选配,五大类家电,五大机电系统;六类投入占比,二十三项智能设备;六项环境指标,决定生存质量;三十四项标准,指导设计壁坑;四大施工标准,反推设计事项;中国堪舆设计,决定福宅规划基础;行为轨迹设计法,推演数据变动,决定设计内容的取舍;

终章:

数理空间设计为装配式装修设计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但设计背后,需要我们各大生产企业在工业生产、交互、品牌、成本、模块、产品研发中解决本土化问题。如何看得清?走的准?绝非“三拍工程”,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另外,中国设计的文化自信,几千年的堪舆设计文化,才是复兴的希望。自然审美的东方设计文化,才是中国设计师破冰的基石。

                                                                  胡宗洋                                           

                                                                2023.5.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