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获取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很多商业模式也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见信息的获取有很大挖掘空间。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通过互联网与人脉关系。
互联网:
如果你钱财充裕,首推付费资源,因为付费资源是经过整理过的信息,他可以节省你整理信息的时间,同时你可以从中提炼高级的知识框架,这都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以付费课程为例,如何甄别付费课程的好坏呢?
首先你先确定你的动机,你是打算学到东西并运用,还是打算以更高层次的视野去了解你要学的东西。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注重目的,我只是想要快速学到一样东西,让我的生活得到改善。
第二个是注重过程。就是想站在更广的角度看看我要学的东西。
比如你要提高写作水平,那你就先看课程目录,如果写作教学类知识占比极高,那么这个课程符合第一种课程。
但是如果目录里不仅有写作教学,还有其他东西,比如写作变现,各个写作平台调性分析。
再比如某些思维提升课,他说不仅教你怎样提升记忆,又怎样教你知识管理,又教你如何读书,那么这样的课程属于第二种。
第二种类型的课程看起来内容很充实,很实惠,但你最好不要选这个课程,因为这种课程内容深度不够,它只会告诉你一些比较基本的东西,可能最后你只是了解大概,还达不到运用的角度。
用三个小时讲一个东西,和三个小时讲多个东西,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有些课就必须有些其他的东西,否则你根本无法入门。所以解决办法就是看目录中你要学的东西的占比,占比越高越专业,你能学到这个领域的东西就比较多。
第二个课程有个优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他会带动你的思考,让你看到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让你从更多的角度了解你所学的东西。
看了也听了这么多付费课程,我总结了一下规律。
课程让你达到的水平姑且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运用。
课程目录中透露的结论性表述和提问性表述占绝大部分,而基础的东西占比少的,那么他基本就是让你达到了解水平。
举个例子比如“知识不能改变命运,会运用才能”、“关于知识你注重道还是器?”……这样的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举例子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回答问题,你从课程中达到的学习水平只能是了解。
而优质优质课程有三个特点:
1.有逻辑性;(这是最基本的)
2.教你规律,并有案例或生活事例的分析;
3.告诉你背后的方法论,教你如何学会运用到实践中。
这三条满足的越多,课程越优质,价格也可能会相应的提高。
付费课程永远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它不能作为你学习的主要来源。真正有用的是你在课程中学到了你所学东西的本质,并根据你的学习习惯构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什么付费课程啊、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啊都是填充和丰富你知识框架的途径。
第二种思路就是利用人脉,人脉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但他还可以附带更多的资源,这就是人脉的魅力。
互联网时代,社群这个系统不断地随之发展和完善,如今定位也越来越成熟。通过社群不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还能获取相接的资源。一个人认知必定有限,但当一群人激烈的讨论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你的思路一下子就会被打开,波克定理说: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只有经历过激烈讨论,你才会找到那种创意迸发的爽快。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我们就是利用社群成员与成员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来丰富我们的信息,同时也是利用手头资源的不对称性进行价值交换,所以要想进入好的社群,你要考虑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你向别人索取什么。
社群也有的缺点,社群一般存在于小众之间,它们不易被发现,还有成员限制,而且社群有一定的时效性,一个社群的管理者如果经营不当,就会慢慢的变成死群,所以找一个优质的社群是比较难的。
找社群的思路就是多交流、让朋友或社群里的人帮忙推荐,毕竟它是属于一小部分人,各平台像知乎、豆瓣、简书、公众号等都会有社群发起者,你可以从中不断地积累、跨越,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么神奇,我们都活在一个关系网中。
打造良好的人脉你需要良好的形象甚至是公众影响力,推荐你看《影响力》这本书。这本书不仅适合入门的新手,老手看了之后也是会挺有启发的。书你自己去找,下一节我会讲超级搜索术,让你获取99%的网络资源,你可以用我提供的方法去找这本书。
《影响力》的思维导图已搭好,框架摆在这儿了,可以节省许多梳理思路和笔记的时间,拿走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