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开始,老家窗外的鞭炮就一直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又到了一年中辞旧迎新的时刻了。
上午,我们骑着电动车到附近的集市上买了两条鱼和几幅春联,依旧骑得很慢,特意为了感受在城市中感受不到的年味:到处都是忙着贴春联的人们,到处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回到家已经12点多了,我们几个又开始张罗着挂灯笼、贴春联,来一起辞旧迎新。
此时,我禁不住想到了我小时候盼望过除夕的场景。吃过早饭,一家人便开始忙着贴红红的春联。那时的春联,大都是外公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在门框上涂上浆糊,就开始逐个门张贴。在哪个门张贴哪副春联也是有讲究的,贴的时候还要注意区分上联和下联。除了春联,还要在门上张贴门神,大都是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秦琼、敬德以及哼哈二将等这些英雄人物。忙活完贴春联和门神,大人们便开始张罗摆供的事,把已经煮熟的鸡鸭鱼肉、水果以及蒸好的馒头、花糕等分碗摆在桌子上,依次在家里张贴的各位神仙的画像前烧纸,祷告,说一些祈求保佑全家平安的话语。这项任务完成后,我便跟着老人去村庄后面的关帝庙里去摆供烧香。我曾经仔细驻足观看过庙里面的神像,是象征着忠诚和英武的关云长,后面站着周仓和关平。在庙外面,还要放一卦鞭炮。来这里的村民很多,络绎不绝,到中午时,外面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鞭炮的纸屑。回到家里,父母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那时的午饭一般都是白菜、粉条、肉丸子和五花肉炖在一起,吃起来特别香。再早几年,我们这里还有本村关系好的相互送午饭的习俗。因此,这顿午饭我们一般都能吃到几家同时送来的饭菜。当然,父母也会差派我们几个小孩去送。
下午,父母和姊妹们会准备晚上及大年初一早晨吃的水饺。我通常会利用一段时间午休,为晚上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守夜做充分准备。晚饭,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是不吃年夜饭的,只吃水饺。这个习俗让我有些奇怪:这个时间不是全国各地都是全家团圆在一起,吃一顿全年最丰盛的年夜饭吗?吃过晚饭,母亲会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秆,在大门口摆上一根长长的棍子,其中的寓意大概是把一切不顺和污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吧。等到晚上八点整,我们便摆好了瓜子和花生,静静地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了。通常家人们看到10点左右,就打着哈欠睡觉去了。只有我,会坚持把四个多小时的晚会看完,直到电视上响起那首熟悉的《难忘今宵》,赶紧爬上床睡上几个小时,等待新年第一天起来相互拜年,迎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