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职场人(学生也适用本文),每天有三种时间段重视和把握住,可以提升个人的成长空间。
一是早晨和睡前。即家人(特别是孩子)还没有起床和晚上他们都已睡去的时间段;
二是上下班路途时间。这个时间段我最近非常关注,也是刻意坐地铁的原因,发现很多人在这段时间的浪费程度最大;
三是上班前和下班后的两个小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很多人会忽视,因为大部分人会这么看:老板给我发这么点工资,“我“不迟到、不早退就不错啦。希望“我”早来晚走,门都没有。
为了有完整时间读书学习,我已多年保持早到办公室以及下班后故意延迟离开办公室的习惯。
早晨和睡前没有家人干扰,上下班路上没有任何人干扰,上班前和下班后没有同事干扰,不利用好怎么行。
我最近比较忙,白天效率极高,但晚上到家已近十点甚至十一点。人不是机器,高效率的工作是需要强有力的自制和精力来支撑。
因此,我晚上到家的状态真可以用“葛优躺”来形容惨样。
本想利用上睡前的那段时间,可白天有时忙得都没有时间回复微信、简书、知乎、分答提问等网友互动,洗完澡往书房一坐,电脑打开“刷刷刷”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猛得抬头一看时针已指向凌晨,为了不再晚睡,只能就此收手,可说好的睡前高效利用呢?
02
首先,我做了时间记录(也可理解为“反思”)。
其实白天效率已经很不错,除去必要的工作,我的时间是这样“花”掉的。
1、早起阅读(30分钟);
2、上班路程(60分钟);
3、早到办公室(25分钟)
4、白天看书、整理笔记(零散时间约60-90分钟)、午休时间写作(约40分钟);
5、下班晚走(25分钟)
6、下班路途(60分钟)。
因为白天耗费的精力确实比较大(达到3-3.5小时),晚上到家后已快精疲力尽,且有效时间不超60分钟。
起先我会有点责备自己,觉得睡前没有认真对待,都被上网、看碟等占用了。
但经过上述统计,我告诉自己别要求太高。除非状态好,睡觉前应以整理、休息(看集美剧)和回顾为主。
能做到一天高效时间3-4小时已经完胜大众,其他时间该咋滴咋滴吧。
03
其次,继续反思。
我依然认为睡前时间很高贵,管理好了效果加倍,管理不好随便“晃晃”就到十二点,又急急忙忙睡觉,第二天早晨昏昏沉沉醒来,很不合算。
我把该时间段进行拆解,罗列出我需要做的事和所需时间长度如下图。
为什么要这么做,记住一句话:
笔记是我们的“第二大脑”。它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大脑世界!
经过梳理,我给自己编了一个睡前“程序”:
程序1:到家时间已近11点(我规定自己必须12点前睡觉,可用时间为1小时),那么把这60分钟时间拆成2个番茄钟,只做前5件事。
先洗澡(15分钟,女同学请自行延长时间,我是男的,洗澡这种事快速解决战斗即可),看英语原版章节书(10分钟一章足够),休息5分钟;然后回复微信、知乎、分答等网络留言,收拾次日出门随身物品,洗漱睡觉。
程序2:晚上到家时间有2小时,那就把6和7也做了,差不多用4个番茄钟。
一集美剧一般在40分钟,时间充裕,正好看一集。
但我有个爱好是记录美剧里对我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化、行为、心理、书籍等,差不多15-20分钟速记在印象笔记里,留待周末时集中时间整理即可。
这么做后,我最近晚上睡前的时间利用率又高效起来。
读了我这段记录和实践,有没有想好如何编写你的睡前“程序”。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