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梅花


                                                                                                四贵四不贵:贵疏不贵繁,

                                                                                                           贵合不贵开,

                                                                                                 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


梅花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作为我国古风古韵的传统名花,梅花毫无疑问的长期占领在时尚前沿,不少才子佳人更是以梅作为寄托情思的浪漫信物。自古以来,好像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将梅比作坚贞美好的事物,为这无限广博的土地缀上婉约的傲骨,是为冬季独一无二的冰清孤傲之花。

我们常常可以在描写古代生活的影视作品中看见它们,它们时而化作人名,喻人赋品;时而化作诗名,吟诗言情;时而又作漫天风景,移情入境。总之,梅花的存在已是成为人物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纽带。影影绰绰,飞花满盈,如今的梅花更是成为众人欣于观赏的对象,通过嫁接培育出的新品种使其色彩不再单一,形态更为精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花,是蔷薇科杏属植物,为小乔木或稀灌木,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特殊品种的花萼却是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汉初之时,梅已普遍作为园林绿化植株;隋、唐至五代,艺梅渐盛,主品江梅型或官粉型;宋代更是艺梅兴盛时期,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出世,诗、画专著更是不绝,同时品种渐多;到了元代,以王冕为首的爱梅人士加速促进了梅文化的发展;明代之时可见空前繁盛的艺梅技术,并将新品种一一分类,资料甚丰;而清代栽培技术已然成熟,咏梅的书、文、诗、画争相出世;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并科学的规模化发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梅花除了观赏,其果实也是一大风味,古时梅子驯化后成为的果梅作为调味品,是祭祀、烹调、馈赠等不可或缺的东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梅都会结果,梅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使用性质大不相同。




古往今来,人们对梅的喜爱来源于梅带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其赋予文人墨客的高贵品行,曾一度鼓舞着后人形成优良的品格风貌,而不朽的佳作诗篇则构建了一幅真正的世外桃源,引领着人们展现对梅的美好幻想。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简介:...
    伊丽莎白公主阅读 5,433评论 0 2
  • 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王者之香——兰花、花中皇后——月季、繁...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4,739评论 0 0
  • 早早洗漱,跟我暖暖的被窝作伴…… 大概处女座的人天生爱干净吧,不只是对生活的地方,包括所有她用的东西。 点开QQ空...
    游来游去的鱼阅读 1,768评论 0 0
  • 不管我说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对你有用,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 你记忆信息的速度快慢与你诵读的声音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不...
    Capt贺阅读 22,696评论 145 1,302
  • 我的三个关键词 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 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 逻辑...
    小天工作阅读 4,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