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寻找不一样的东西,来做生活的调味剂。
自打沪漂了一年,
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去过一些地方。
起初为探索未知感到兴奋,在外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走了一年的征途,随后竟然发现大大小小的地方多多少少长得差不多。
正篇:
一天,我走到半路上,一阵热空气夹杂着困意吹拂而来。突然乏了力。待我像往常那般坐下来,不料强烈的日光裸晒着我的额头,烧灼我的身躯。烘烤着大地,让我瞬间失了脚跟,怎么也站不住,坐不下。
我想我又该继续往前走了,可是这次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我又应该去哪里呢?
“静下心来想一下,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900公里的郑州?那不正是我出发的地方!”
“那跑的第二远呢?”
“武汉吗?”
“是了,从上海到武汉也有800公里。”
“既然武汉能去,那为何再去不得郑州呢?”我自圆自话地说道。
“重新回去吗?”小小初突然问。
“为什么不能回去?”对于他的问题,我很费解。
小小初不屑地说道,“回去的路上有什么?难不成有鲜花?有舞台?有歌声?有精彩的演出?”
“对啊,有啊,之前不是也看过?”我疑惑的回复道。
“看过这么多鲜花,你还会觉得过去的鲜花好看吗?”小小初哼笑道。
听到他的话,不知是天气的缘故还是别的语气不对,我生气的说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别着急,请回忆一下,你当初为什么要出来?”小小初给我做了一个深呼吸的手势。
“我现在清醒的很,还有现在并没有在跟你讨论为什么要出来,而是我想找点不一样的地方。那你、你说,你告诉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就按照你说的走,这可以了吧。”我的情绪越说越激动。不料一嘴吐沫星子喷他一脸。
小小初抹了抹脸,对着土地呸了几口,呸完之后,冲着我说道,“我呸。”
“臭不要脸,能不能好好说话?”我抹了抹脸,对着土地也呸了几口。
“谁不要脸?谁不要脸?当初是谁说要出来的?不是你难不成是我吗?”小小初恶狠狠地对着我说道。
我沉默了。扭头便往前接着走去,把剩下他还没说完的话抛在脑后,自顾自地往前快步走去。
“亮-灰-暗,毕目,陆壹零”,“人在土上“走”➠(人+上+土)那就走了!”,“地上的阳光,天上的故事--七夕文化·獨有”,“GoGoGo出发咯”,“茫茫长江流大海,泗水环抱小岛洲”,“那团活火在熄灭前,不会停止燃烧”,“二十四节气——霜降”,“做过最酷的事情,带老爸看日落,带老妈看烟花[烟花]”,“有一种失眠,是为了见证幸福而幸福”,“我这一生如履薄冰”,“2024寻找一个属于青年的城市,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这些曾经的感慨,发生的故事情节,一点一点在我脑海里浮现。我不曾忘记,并且时刻记忆我留下的足迹。害怕丢失回家的方向,所以一直往前走,这样回去的路就会一直在我身后。
每次陷入瓶颈,陷入循环。我都需要找一些新的东西去破除它,这样我才不会在原地打转,也不会丢失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不会丢失回家的方向。
我像是在拉着绳子蹚河。不知深浅,所以每步才走的小心翼翼。走不动的时候想要游过去,但是却意识到,自己是陆地“旱鸭子”,从小就丢失了这项技能。人有多大本事,过多大的河,我只好不断加宽加厚绳子,确保自己更加安全,能够安全的渡过这条河。当然,我一上来并不会直接选择很宽很大的河,往往都是这种两个成年人身长的河最好过去。如果胆子大一点,不妨尝试一下六个成年人身长的河。谁让老师说过,人与人的距离,最多不会超过六个人。老师既然敢说我们就敢闯。
对了说到河水,我突然想到,中国有两条最大最长的河水——长江与黄河。
想当年毛泽东主席颇有雄才大略,何以见得?通过游河水就知道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从 1956 年至 1966 年的 10 年间,毛泽东先后 18 次畅游长江。1966 年 7 月 16 日,是毛泽东最后一次畅游长江,那年73 岁高龄。光凭时间的长度和河流的宽度,就足以见得毛泽东主席英姿多么的飒爽!
跨过中国最大最长的河流还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在一方水土闯出名气来。
多少英才豪杰,为了博取功名,却在这湍流不息地河水中逝世。引得孔老都忍不住站出来,感叹一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说道孔老,名气大吗?毋容置疑。在美国最高法院上,立有三座雕塑,从左到右分别是孔子、摩西和梭伦。这便足以见得。
名气大了也得看长度,除了贡献的事业长度,更多的还有时间长度。随着事业长度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到了现如今21世纪,并且还被美国——一个老外国家,供奉在最具有权威的最高法院头顶上。这便看得出,他的名气贯穿着时间长度,来到了现在,并将现如今人的理想,与之重合,才得以彰显威仪。
想到这里我就立马戛然而止了,不是我不敢憧憬,而是怕一憧憬就没了边。人一旦没了边就会认清不了自己,一旦认清不了自己,就敢去蹚长河。倘若更深入些,便连长江都敢上去闯一闯!
“所以我这次是不能回家了,对吗?”我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过头看着小小初说道。
不知道他看见了什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说,“既然你想回,就先回去吧,不过这次你可要想好,这次你回去可就意味着你之前的···”。
我听明白了他说的什么意思,连忙伸手打住他的话,赶忙说道:“这次除了要看清不一样,我更多是想要看清我现在奔赴的是什么,找找现在有哪些不一样。”
“嗯,也是,那我就当做你去了一趟武汉,这次只不过是在郑州,也只不过是在那里刚好遇到你的家人罢了。”小小初自我安慰道。
“不,小小初,这次是你说错了,我确实是要回郑州,而且是要回我的起点,不用这么自欺欺人。”我认真的盯着他说道。“这次决定半路回去,不是第一次吗?对我现在的路途规划来讲,不可以算作不一样的东西出现了吗?”
小小初一脸惊喜的看着我说,“对啊!你说的对啊!那你去吧。希望这次也能有所不一样的收获。”
消散了刚刚的纠结,我笑着自言自语道,“小小初,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变得不一样的!”
(纠结的思绪就像是长期积压在头顶上的乌云,久挥不去。等你想明白了,这时突然有一束阳光,透过层层乌云,照射在墙壁上闪闪发光,这是从未感受过的明亮与温暖。)
——2025.7.11周五,因两月未回家想家,带着思念这周末欲归。陪伴母亲,适应今年一月底她丧母之痛,我丧姥之哀。同时纪念来上海一周年,写以此篇。
愿: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