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季 第7周 204+绿光+成甲《好好学习》

书名: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作者:成甲

出版信息:2017年2月

页数:269页

阅读时间:2017年5月16日   8:10-8:54 阅读及摘抄;8:54-9:36  写感想

页数:P1-P44  

阅读内容:引言,第一章,第二章

引言

摘抄:

知识:是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临界知识是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是需要个人认识和理解的,给了答案,但是不知道为何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是很难有直接的帮助的。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感想:

从书中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成甲对临界知识掌握的游刃有余,比如对“知识”的定义。临界知识看似是个很陌生的词,对于我,觉得就是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和定理,而这些基本规律常常被我们忽略,所以会有假勤奋,假忙碌,即做了很多无用功,却没什么好的结果。

举个栗子就是我们学骑自行车,应该去好好学习平衡的技术,可却一个劲儿的在学21种蹬脚蹬子的方法。这让我想起我学画思维导图的时候,花了好多时间去学习如何画漂亮的画和支干,如何组织和分析看到的内容只是我花费时间学习的一小小部分。

另一个栗子就是我们很辛苦的在学外语,其实应该先想好对于我来说,阻止我沟通的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而不是去背单词,学语法,或者规定每天说够5分钟的流利说或多邻国,甚至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其实我分析过,对于自己比较困难且重要的沟通障碍是思路不清晰,观点不明确。所以我给自己的一个行动是写出来自己的想法和支撑自己想法的论点。可是,我目前为止只写过两三次,所以,你看,光知道,没有行动,仍然不行。我想,应该是我对这个分析出来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它就是我需要想通的“临界知识”。

已经做了计划,接下来就是行动了!而且,计划表不是记录而已,惭愧!一周要至少4次。


第一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摘抄: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动模式。

深度的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如何才能提高认知深度呢?

学习层次上不去,问题出在,我们知道的,只是以为自己知道罢了。 如果只是学习不断掌握提高技术效率,那么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就要学习新知识。所以,要学习临界知识,学习那些20%重要的知识。

哪些知识值得学?

一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能力:1. 公共基础:执行能力  2. 专业必修:专业能力  3. 通用必修:结构能力。  应该用80%的时间来学习第三种和第二种能力。

问题:

第三种还是太抽象,不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摘抄:

升级读书方法:用我们的大脑加工新信息,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如花时间记录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过去的哪些经验有关。

如作者:当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如:你相信什么?你如何看待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第一个心态:要有绿灯思维。

由于基本归因偏差,我们会有习惯性防御,即害怕别人看到我们真正的想法有错误,而采取不听完别人的建议开始攻击或者辩解。另外,还由于我们会把我和我的行为或观点归为一体,以为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就是反驳自己,从而也会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如何避免习惯性防御?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要这样想: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即开启绿灯思维,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第二个心态:结硬寨,打呆仗。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作者例子:读一本书前,找到这本书对我的紧要之处(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然后认真地弄懂其中的内容。

学外语:把所有不重要的“假问题”全抛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

感想:

成甲在说了很多以前听过的道理比如要开放思维要接纳不同观点,这些道理我们也都懂。但是他又认真的给你讲为什么,以及如何做。比如碰到不同观点或者自己要防御时,要给自己的暗示是对自己有利的原因,是心理学的运用。也是他说的,其实和自己对于事物认知的程度有关:你相信什么?当然还有很重要的,行动。这个也是很多人强调过,但是你看过很多人说,却听不到心里去,还是得过且过。其实还是对自己不负责,所以,成甲并没有费劲苦口婆心说要行动,要坚持,因为只有你才能为自己负责,这点最基本的不用再多说了。所以,他是说给有这些基本共识的人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