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不想用言语拉扯所以选择不责怪。 当年一首《手放开》 红遍了大江南北。该放手时就放手,感情是如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知难而进是勇士,识时务者为俊杰。适时的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所以大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放弃的艺术》。
本书由美国畅销作家佩格·斯特里普和心理治疗师艾伦·伯恩斯坦倾力打造,他们在书中阐述了一种实现目标的逆向思维方法,帮助读者有策略地做出积极改变。
要点一、为什么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明知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却仍然坚持走老路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评估偏差
评估偏差也是认知偏差的一种,人们在评价自己时,通常都会自觉(但不自知)地高估自己。这种心理,其实也存在于对目标距离的评估上。
就像炒股一样,你觉得这只股“韬光养晦”了一个月了,该涨了吧。结果没有涨,又过了几个月,中间有无数次你都觉得它该涨了但它都没有大涨。这种时候就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它的“潜伏期”有点长,要么是你看错了它,帮其他股民站了岗。这种时候,就要把这两种可能好好地分析一下。最贴近现实的可能,就决定了你接下来的选择——是应该继续保定持有,还是该全数抛出,再觅良机。
原因二、承诺升级
当失败的倾向出现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继续坚持,并且把原有的承诺提升一个档次。小牛和小王经常以“包剪锤”的方式决定谁来洗碗,当第一局小牛输了时,往往就会要求“三局两胜”,反之则“一局定胜负”。没错,对于“洗碗”,他们就是如此深恶痛绝。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后面两局小牛又输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原因三、可得性启发
人们会倾向于相信经常听到的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这种认知策略被称为可得性启发。因此,当我们每天被泡在“坚持”的浴汤里时,自然也就接受了“坚持到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并且对“放弃”产生了反感。
要点二、转身离开三部曲
第一步、释放情绪
情绪宜疏不宜堵,越堵越容易出问题。释放情绪的同时,用正确的方法安慰自己,以便获得更多动力。
小芳上个月分手了,分明难过得死去活来,却因为前任和自己在同一个工作单位,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便逼着自己每天画最美的妆、穿最漂亮的衣服、做最好的成品,展现出一副“分手对我而言一点影响也没有”的姿态。过了一个月,小芳抑郁了。她为了外在的对抗(其实是独角戏),而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内在情感需要,所以自己把自己逼进了绝境,几近崩溃。
其实在当今社会,分手早就不是什么大事了,及时释放情绪、调整状态,一场大醉(心醉还是酒醉自己看着办)过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二步、分辨动机
一般做事的动机分两种类型:接近型和回避型。接近型是指“我做了什么,是想达成某个目的”。回避型是指“如果我不做什么,某件事就无法实现”。
比如同样是婚姻,有些人觉得“和他(她)在一起,让我觉得余生的路再难走也不怕了”,还有一些人则觉得“如果我不结婚,我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攻击或是排斥”。当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相信前者会更有动力和伴侣风雨同舟,而后者页首先考虑自身利益甚至开始思考离婚的相关事宜。
所以,在放弃之前,请先想明白“我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我做事是出于哪一种动机?”
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才能走上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而非谁希望你走的路。
第三步、更新换代
摆脱一个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想着另一个想法。
比如大宇现在很纠结,如果我一直想着“不要纠结”,那我只会越来越纠结。反过来,如果我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把问题理清楚”,自然就不纠结了,不仅不纠结了,甚至又进行了一场“大脑升级”的训练,锻炼了自我,也提升了思维层次。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混乱的思绪,可以试着拿出笔和纸开始写。把新的想法写下来,旧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
快刀斩乱麻,和“不要在乎沉没损失”一样,都是知易行难的存在。如果看了这么多原因和方法,却还是不愿放弃的话,那大概是因为“不够痛”吧,没有触犯到能让你瞬间爆发的“禁地”,所以觉得自己还好,没有大宇说的那么惨。
最后,恭喜那些看清了真相并且快刀斩乱麻的人,也祝那些“不够痛”的人“痛够了”的时候能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