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翁同稣曾言:“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所谓心宁智生,智生事成。
古今圣贤皆具大气度,遇事从来举重若轻,沉着静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错用马谡,大意失街亭,司马懿又乘胜追击,兵临西城门下。
此时城中蜀兵不过两千余人,根本无法与司马懿所领的十五万大军相抗衡。
情急万分之下,诸葛亮只是独坐城楼,悠然抚琴。
那琴声时而舒缓时而激越,静气中蕴含的铮铮威力,吓退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也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霸业。
作家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来,静静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记喧哗。”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关于心的修行。
心不宁则意乱,意乱便会神迷。
而静气,是厚积薄发的底气,亦是治愈己身的元气。
成大事者、怡然自得者、自愈己身者,身上都有一种“静”功夫。
修行心,练成“静”。
在静气中,知道自己想要的,思考能去实现的,完成心中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