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奥义之所在,并非“不仁”,而是“刍狗”。
刍狗,有用时敬若神明,无用时弃如敝履,这般不仁之仁,是万物释放价值以后的除旧迎新,如此,才得天长地久。
诸君有疑,可以参考王朝、企业等等,用天眼去看,而非人眼。
…
好了,说回主题。
雄蜂,作为万物的一份子,是一只会飞的刍狗。
一个蜂群,需要雄蜂的时候,才会开放雄蜂产区。
一颗颗卵,历时24天,羽化成蜂。
它们毛色鲜亮,体壮腰圆,是蜜蜂王国的大力士兼美男子。
世间万物,何来十全十美?
雄蜂的上颚退化了,尾部没有蜇针,既不能采花酿蜜、也不能保家卫国,说白了,它们无法自食其力。
当然,雄蜂不需要自食其力。
蜜蜂王国供养着它们,只需要吃好、喝好、玩好。
12天之后,它们集体被送上竞技场。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新蜂王飞出巢门,所有雄蜂在后面追赶,最强壮的雄蜂追上蜂王,洞房,直到零部件折断,命陨长空。
阴阳和合,蜂王飞回蜂巢开始产卵,生育一批又一批工蜂,雄蜂的使命完成了,从“极其有用”变得“毫无用处”。
秋末,食物匮乏。
雄蜂会被赶出蜂巢,等待它们的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有些混进其他蜂群,要么迎接一场婚礼兼葬礼,要么再次被扫地出门。
终究,雄蜂死于驱逐,变成蚁群过冬的口粮,蜜蜂王国也得以保全,如此,熬过亿万次寒冬,从恐龙时代延续到二十一世纪。
天地、万物。
圣人、百姓。
刍狗、雄蜂。
…
你我,无需为“刍狗”感怀,万物尽皆如此,形式不同而已,惟愿能够从中汲取力量,让生命完成一次绽放,足矣。
这是价值所在,更是意义所在。
生命,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