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相关的书有不少,野村先生的这一本是我读过中最薄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记录书中几个有意思的观点。
色彩对大脑和生理的影响
先聊聊味觉
孩子们吃东西总是看上去很香,那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味蕾。除此之外,身体的健康程度也会影响味觉,早晨起床的时候味觉也会比较迟钝。
味道有四种,分别是酸甜苦咸,除此之外还有第五种味道:鲜。被称为第六种味道的「辣」,其实是口腔黏膜受到刺激之后的一种痛感。
视觉决定味觉
人类总是感性动物,根据作者的几项实验结果,得出以下数据: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感中,视觉占比重达到了惊人的87%,而味觉只有1%.
前进色和后退色
色彩分为前进色和后退色,前进色能使物体看起来向前突出,后退色使物体看起来向后退。大体上来说,暖色系和纯度较高的浅色是前进色,而蓝、蓝绿等冷色系和纯度低的色彩是后退色。后退色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前进色让人感到逼仄。
值得注意的是,前进色和后退色的面积发生变化时,前进和后退的现象会逆转。比如若想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可以用亮色粉刷墙壁。
身体能感知色彩
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色彩,同时,肌肉也可以感知色彩。如用肌肉对光紧张度来衡量,肌肉最放松时的数值为23,米色等柔和的颜色最为接近这一数值;蓝色为24,绿色为28,也都是让人感到放松的色彩。黄色是30,为中间值。橙色为35,红色为42,已经达到了令人兴奋紧张的程度。
一点有趣的现象是:遮住受测者的眼睛,从其侧后方打一束光,会发现受测者的身体慢慢向着光的方向倾斜。这证明了皮肤能感觉到光。
同时,研究也表明穿白色的内衣有利于身体健康,而对于深色的衣服,不仅是看上去显得老,事实上因为深色吸光,而阻止了人体对阳光的吸收。另一方面,粉色的衣服最能让人精神焕发。另一方面,18-21岁的年轻人往往比较喜欢暗色的衣服,毕竟年轻人全身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需要一些沉稳的颜色来自我平衡。
有关声音的色彩
身体的某个感觉系统受到一定的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而且同时也会刺激其他的感觉系统产生一定的反应,这是连觉。人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色彩感觉的现象称为色听。
曾经有学者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过研究,这其中有60% 的人承认音乐会激发色彩反应。研究数据表明,舒缓的音乐让人联想到蓝色,快节奏联想到红色,高音是明亮的色彩,低音是晦暗的色彩。
而对于住宅,不同房间的色彩调和就是旋律。按照70%、25%、5% 的面积比例搭配色彩,就拥有了音乐的节奏,形成了和声效果。
色彩与饮食
在日本料理中,食物色彩搭配依然遵循70%(基本色)、25%(辅助色)、5%(强调色)的面积比。如果把品尝食物时的视觉空间看做100%,食物所占的空间则不到5%,相当于强调色;餐具和桌面占25%,突出了色彩对比,起到了主题色的作用,就餐的环境、座位等环境因素占到70%的色彩面积,起到背景色的作用。
日本餐具多为黑色
暗淡的色彩反射光线少,使物体看起来比较重,而明亮的色彩几乎反射了所有的光线,物体看起来比较轻。这种由观察色彩所感受到的重量被称为色彩的感官重量。
人类的视觉非常优秀,利用感官重量其实是因为人眼不喜欢长时间盯着重色,而喜欢注视浅色。这种天性使我们更多地注视食物的色彩,从而加深了味觉印象。黑色的餐具更能突出日本料理的微妙之处,这也是深色餐具的特点。
有关荧光灯
欧美国家的家庭多使用白炽灯,而荧光灯常常用于仓库等工业照明。荧光灯的灯光偏蓝,是通过荧光粉发光来实现照明的,使物体缺乏立体感。因此,避免用荧光灯给食物照明。而太阳光是最好的光线,人工光源中白炽灯最好。白炽灯灯光和太阳光一样是连续光谱,能够形成阴影,是物体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而在白炽灯光谱中, 赤橙黄等明亮的暖色系占有优势,能够刺激人的自主神经、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