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妈妈们:培养洋气萌宝从这里开始!

西洋菜妈妈,西式育儿达人

大家好,我是西洋菜妈妈

跟妈妈们的“初次见面”,总是感觉还是得叨逼叨几句:

“我是谁?”“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公众号?

“这里有什么?”

“妈妈们又能得到什么?”

这样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1

记得在几个月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很火的新闻,BBC推出了一部三集纪录片,叫《中国老师在英国》


图片截取于BBC纪录片《中国教师在英国》

讲的是有一家英国当地的公立学校,请了几名来自中国重点学校的老师,为其中一个班上课,最后还要跟接受传统英式教育的学生进行“成绩比拼”!

结果毫无疑问,在拼成绩拼分数这一件事上,“中式教育”完胜!

但我要说的其实是,这部纪录片直观地呈现出“中西教育”之间的区别:

我们经常戏称中国的教育就是“填鸭式”教育,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塞进去了再说,这其实是二百年前一位德国教育学家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以适应当时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这个理念就是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图片截取于BBC纪录片《中国教师在英国》

而我们所看到的“西方教育”:

一百年前,由一个美国的教育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以改变过去教育理念的弊端。这个理念就是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所以,我们看到西式课堂上的学生全部“小班教学”,以玩带学,边玩边学,老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氛围更轻松自由。

图片截取于BBC纪录片《中国教师在英国》

当时,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西式教育的所有条件,普通家庭其实都具备。

既然在中国,我的孩子长大后在学校接受“中式教育”不可避免,那在家庭育儿这一阶段,是不是可以“全盘西化”,培养出一个“中西合璧、有全球化眼光”的新时代宝宝!

因此,我创立这个叫“西洋菜妈妈育儿笔记”账号,把我运用“西式方法”的一些育儿经验、育儿故事写成笔记,跟各位妈妈分享共勉!

2

而我,一个正宗80后

(具体是哪一年就不说了,不是说好“年龄是女人的秘密”吗哈哈哈)

3年留洋经历,7年外企经验,坐标广州,现在有个刚满3岁的小男宝。


为什么叫“西洋菜妈妈”,而不是西兰花、西红柿呢?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因为孩子的小名就叫“洋洋”,而“菜”在粤语来说也有“喜欢、着迷、专注”的意思,类似于“XX控”,所以“西洋菜”就顺理成章啦! 各位如果觉得“西洋菜妈妈”太复杂,平时叫我

“菜妈”

也是可以的,么么哒!

3

在菜妈这,你究竟能看到什么呢?

菜妈并不是专家也不是育儿网红,所以这里就是妈妈们唠嗑的地方。

我很喜欢看外国育儿方面的书籍和资讯,特别是不同于东方教育方法的部分,所以妈妈们可以看到我精选过的内容,外国的宝宝怎么吃、怎么穿、怎么学,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外国专家和妈妈们是怎么做的。

图/煎蛋妞妞

我不会像大多数育儿书籍那样,不断强调“你应该这样做”“宝宝应该这样做”。

妈妈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那么多“应该”,只有你觉得合适的选择,让宝宝吃得好,玩得欢,学得快的自然就是选择的结果。

当然,这里不止有宝宝,你们,妈妈们也是我重要的伙伴。

照顾宝宝兼顾家务,婆媳关系要怎么降火,跟升级奶爸的丈夫如何相处,在职场拼搏怎么兼顾宝宝的教育,你们不是女超人,你们每天都有烦恼和担忧。

我也有!

所以这里也是妈妈们的俱乐部,无论鸡毛蒜皮还是人生大事,只要你想说,我就会听。

图/@倒吸一口凉气君

当然,妈妈们除了八卦和新闻,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用品的性价比了。

无论是奶瓶手推车宝宝零食还是绘本点读机有声读物,反正就是要比过才放心。

菜妈也不例外,所以不定时为你们奉上菜妈的心水推荐,看菜妈的西洋货合不合你们胃口!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看到菜妈的私家分享?

不用急,西洋菜妈妈育儿笔记下周正式开聊咯!

想看西方育儿大法的妈妈们记得来打卡哦!  


西洋菜妈妈

2016年1月2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暑假,去北京实习了两个月。在这个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暑期生活,果然印证了那句话:京城居,大不易。 首先对我来了...
    司马公羊阅读 267评论 3 1
  • 目前,JAVA是开发人员的热宠,很多论坛都有不少热爱JAVA的开发人员,也有不少人想成为JAVA程序员。但苦于不知...
    陈安妮annie1阅读 454评论 0 0
  • 2017.5.22晨,连续两天的绵绵夏雨,终于放晴了。气温回升,长江上形成了浓浓的雾。 雾,随时辰的变成,由深变淡...
    颂绿阅读 879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