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之路,我们要持续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凝心聚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振兴。
党建为纲,把乡村治理力量“统起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通过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紧紧抓住村、社区党组织这个一线作战单元,聚焦解决人、治、物、效问题,把资源向基层下沉,把服务向基层下沉,把管理向基层下沉,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守正创新,让乡村治理思路“活起来”。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只有在立足乡村实际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乡村治理路径和内容,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要坚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政策,加快蓄积人力资源,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全民参与,把乡村治理主体“聚起来”。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不能唱“独角戏”,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相关部门要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深化‘三零’单位(村、社区)创建,有针对性组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专项行动,依法依规、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上谋划发展思路、谋求发展良机、谋取发展实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好村规民约,组织村(居)民学习村风民俗、社会公德,引导他们积极踊跃参与乡村治理,让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发展是关系我国乡村振兴的大事,更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唯有全民参与、科技赋能,将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方能实现生态宜居,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