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会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没钱,钱不是攒出来的。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应该不少见,听起来让人有冲动,想把自己累死累活赚来的钱都挥霍的一干二净。这就是消费主义,商家利用营销+明星效应让这种理念成为共识。
一双发售价1000的AJ可以被炒到几万,一只成本几块的大牌口红可以被卖到几百。首先可以被卖出几十、百倍价格的哈,肯定是供小于需 ,有很多人愿意对此花大价钱,因为“穿上这双鞋,你就是弄潮儿”“涂了这支口红,你就是都市丽人。”
为了让人们对于消费他们的产品能产生优越感,商家们也是大费周折,每年过亿的广告投入,换着不同的流量明星,虽然花的多,但是赚得更多。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消费观念深入人心,自己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再怎么说这些消费也不算太大,只能算一个小目标。但是买房这种观念,远比球鞋口红包包大得多,有时甚至是一个人生目标。
有这么一句广告语——人生得意,家住市中心。已经把话放在明面上讲了,在这里,市中心,买了我们的房,你就是人生赢家。很显然,这种好房=好生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现在有多少人每天996就为了将来买房。
然后仔细一想,这些促进我们花钱的消费主义,似乎有点道理。青春就有一次,喜欢的球鞋裙子不买,以后会不会后悔?在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就应该随便,搞得邋里邋遢?人生得意了,不应该卖好房子?
消费主义说起来又有一定的道理,这才是其深入人心的关键。似乎我们一生都在赚钱与消费中来回,人们已经制定好美好生活的样子,而我们只需朝这个方向努力就好了。
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我们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球鞋口红,可以攒钱买好房,但是不能让自己成为消费的奴隶,每天过着拮据的生活却痴迷于消费带来的虚荣,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为鞋奴房奴。
转念一想,我就算是知道了消费主义,我还是会对这些商品消费,这是不是消费主义的成功呢?不过我会尽量合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