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们花了4、5、6、7四个篇幅主要讲了这张图。
这是一张“我”的图像,”修身“是枢纽,上半区“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的功能展开,下半区“正心诚意致知”是“我”的结构分析,合起来就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意味着上下两部分是有映射关系的,这也是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也是俗化说的”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而“格物”则是贯通上下的一个方法,“格物”可以简单理解为与“物”相接,无论是外在的物,还是内在的物,你总归要去面对才能成长。
甲骨文的“格”可以看作是一只脚踏进了一块领地,金文的“格”还能看出来是带着一根棍子来砸场子的,这也是“格斗”意思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格、至也。此接於彼曰至。彼接于此曰來。”
大学提供了一种“格物”的方法:止定静安虑得。
您看了这张图一定会说,嘿,这不是U型理论吗?是的,“止定静安虑得”是U型的理论来源。奥托·夏莫先生在《U型理论》中文版序里说到:
根据《大学》的论述,内在教化的关键是“格物致知”的能力。但是,这个过程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了解这一过程似乎是“修身”以建立深层领导力的关键,而破解这些深层次的过程及其内在的关联,正是本书的精髓与核心。在《大学》中,这一过程被描述为7个冥想的步骤或空间:知、止、定、静、安、虑、得。
在U型理论中,我以类似但不同的观点描述了这一深层次“自然流现”的过程,我更关注其实践意义和集体层次的应用,即:团队、组织或更大的系统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接近集体创造力的深层源头?
正如夏莫先生所说,“止定静安虑得”是一种实践方法。然而如果不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实践则很难发生,起码不那么有效,所以接下来我们试着来解读一下:
止:
甲骨文的“止”字是一只脚的模样。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刻不停地行进,而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驻足。驻足的刹那,美不胜收。整个人类的文明亦是如此,《易经》上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伟大的作品都是人类驻足的产物,用时空串起这些作品,就是文明。
止有三义:
1、停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停不下来的西西弗斯,终日忙碌却不知为何忙碌,然而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不停而停,也就是体动心静,世界片刻不停,但是心可以止息。
佛陀涅槃时,阿难请问”世尊灭后,以何为师?“答曰:”以戒为师“,持戒即是知止,知止乃定慧之门。
2、止于何处?这是一个人生定位问题。孔子曾感叹说,鸟都知道自己栖止的地方,人难道还不如鸟吗?现实是,很多人活得真的不如鸟,诚如《红楼梦》里所问的:浮生着甚苦奔忙?
3、止于此时此处。这个就不必说了,活在当下,如此浅显,又如此之难。
定:
甲骨文的”定“字描述了战斗结束后回到家的景象。没有比家更让人感觉到踏实笃定了。定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制心一处,既不昏沉,也不散乱。
定有许多层次,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即是其中一种,“心流”更象是一种注意力向外的“定”,我们这里说的“定”是注意力向内的。
静:静就是观照、觉察。奥托·夏莫所说的”调转镜头、反观自身“。观照身体的觉受,还有头脑中的念头。
静不是身体静,而是心静。镜头要稳,只是觉察,不干预,不逃跑,久之则浊水澄清。
观照不是为了得着一个道理或启示,而是相信生命自有一种力量。给生命以空间,让它完成尚未完成的、被阻塞的运动,完成了生命自然会告诉你下一步是什么。
安:当你试图静下来的时候,内部的汹涌就开始了。释迦牟尼安坐在菩提树下,魔王就不干了,各种恐吓、攻击、骚扰、诱惑,纷至沓来。
可以把”安“视为一种状态检验,我心安吗?安是一种敞亮与轻快,不再有恐惧和焦虑,恐惧属于过去,焦虑属于未来。
虑:虑是大脑的功能。心安则我是大脑的主人,而非大脑的奴隶。创意之门打开,任其涌现,自然结晶。
得:虑是涌现,得是成形。各种思绪相互关联,碰撞,自然汇聚成型。此时解决方案的原型(prototype)就出现了。
行:把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迭代。
“止定静安虑得行”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既是状态,又是动作。
奥托·夏莫的U型理论在团体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止定静安虑得“。《大学》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在个体成长方面的应用。
比如,当发生了某件事,你感觉到心里不痛快时,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第一步、止:意识到我在此地此时,而非事件发生的彼时彼地,我可以安全地观察事件的全貌。觉察并描述周边的环境,以帮助自己安住此时此地。
第二步、定:找个舒服的地方,用一个舒适的姿势让自己安顿下来,放松,准备”看电影“。可以用身体扫描或数息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放松并“制心一处”。
第三步、静:观照自己在”电影“中的表现,只是静静地看,不干预,不逃避。
第四步、安:静极生动,觉察生出来的“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敞亮吗?轻快吗?我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回答肯定,你就心安了。若不安,回到”止“。
第五步、虑:你可以任意改编和剪辑你的电影了,让创意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心安了,你卸掉了所有的历史包袱,此时此刻你重生了。
第六步、得:有了行动计划的轮廓了。你可以做一个未来测试,想象会遇到什么障碍,如何应对,修正并完善计划。
第七步、行:去生活中迭代吧。
上一篇:《什么是国学7》
下一篇:《什么是国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