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祸不单行的日子。下班的时候已经七点,看了看时间,想了下手机上还有儿子需要完成的作业,决定了:打车回家。
打车倒是很顺利,刚走到黑龙江南路的时候,车速就开始放缓,慢慢到开不动。我坐在车里,看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预估一下到家的时间,距离儿子睡觉的时间大概也就剩半个小时左右,再想想儿子可能出现的大发脾气的反应(他和我一样,是个急性子,时间一定要留的非常充裕才行,要不然就要开始发脾气),顿时就开始变得坐立不安。偏偏司机是个慢性子,经常前面的车都已经开出去50米了,才慢悠悠的起步,还很礼貌地一直礼让别的车。平时不急的时候倒也没关系,赶时间的时候真是看着不爽的很。
司机看我着急,安慰我说,别急,等下咱们拐出去,从长沙路那边走,那边不堵车。
我忍住脾气,说:好吧,师傅你看着走,绕不绕路没关系,反正我就想早点儿到家。
司机继续安慰我,说:别急,急也没用。上次我拉一个小姑娘也是,急匆匆的要去火车站,结果落家里东西了,又回去取,取东西的时候又把手机掉了,又回头找手机,结果火车也没赶上,手机也没找着,小姑娘哭的稀里哗啦的。我又帮她回去找手机,你猜怎么着?手机找到了。
我敷衍地“嗯”了一声:那挺好的。至少手机找着了。
司机以为我被他说服了,继续慢悠悠地说:对么,越急越出错,急是没用的。
我这一肚子火气也发不出来,想了想,确实,急真的没用,还是得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给儿子打电话,说明一下情况,争取他的谅解。结果儿子一听我说我着急了,嗓子都变声了,情绪可稳定了,很大方地说:妈妈别着急,我等妈妈回来,爱你哟。
惊讶之余,我又感到那是相当得欣慰啊,儿子总算是长大了。
有了儿子这句话垫底,我就没那么着急了。
司机给我讲了一路的故事,看了一路的最佳路线,都没有缓解我的焦虑情绪,而儿子短短的几句话,就成功做到了。
老师经常给我们说,求助者的问题解决了,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很有可能和咨询师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觉得不能理解,如果不是咨询师的作用,那我们这个职业的价值在哪里呢?
后来,慢慢地才理解,这句话既是对我们的警示——不能把求助者问题解决的结果全部归功于自己;也是对我们的鼓励——效果不明显不一定是咨询师的错;同时也提醒我们,一件事情是不能单一归因的,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尽管有些因素是比较显性而强烈的,有些因素是比较隐性的。至于什么时间,我们怎么用这句话来解释,那就看自己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