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头: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朋友就知道,这是一篇必须熟读的文章,传统的读后感一般是倾向于阿诺德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接下来就听老升尝谈一番。
故事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四十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阿诺德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感想
故事中布鲁诺和阿诺德都属于店铺的职员,但布鲁诺显然对店铺的库存情况和营销数据并不熟悉,业务能力也不强,但他却属于那种中规中矩的,老板让他干啥就干啥,是典型的保守型,听话型的员工。
而阿诺德则不然,不仅对工作岗位业务相当熟悉,还懂得洞悉老板的想法,做事情主动积极,敢于冒险,为什么说有冒险成分呢,因为万一老板不需要那些土豆或者西红柿那怎么办,农民白白浪费的时间是需要给予补偿的,相信阿诺德也做好赔偿的准备,所以成功通常也是属于冒险者的。
分析到这里似乎还是阿诺德备受青睐,可是大部分人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老板。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就知道“杨修之死”,里面写了几个小故事,有一次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杨修就认为这是曹操嫌门太阔了,于是让工匠改造,曹操知道后表面上称赞,心里却有了顾忌,又有一次曹操在一盒酥饼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就让大家一个人一口分了,曹操知道后表面还是笑嘻嘻,但内心已经极其厌恶他了,杨修喜欢揣摩领导的心思,最终却因为“鸡肋”的事件被曹操以“乱军心”的理由杀了。

当然,历史上的杨修之死并非这个单纯的原因,在这里也是借以说明,如果阿诺德的老板是类似《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或者是一个只希望下属中规中矩乖乖听话干活就好的领导,那么薪资的天平可能就会倾向于布鲁诺了,因为他明显更听话,你若要问真需要这样的人吗,有的,军人的使命就是服从,不要问什么,如果军官让你往东,你却认为应该往西,这样延误了战机或者导致战局的失利,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这下您应该明白了吧,员工能不能加薪,最主要还是取决于领导在不同岗位上更喜欢哪一类的员工,是中规中矩听话的,还是富有独立思想和敢于冒险的,不同的老板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喜欢哪一类的员工呢?
写在后头:故事终究只是故事,不要过于在意自己到底是布鲁诺还是阿诺德,关键是脚踏实地做好你自己。就好比一幅画作,在A的眼里狗屎不如,一文不值,在B的眼里却看到了亮点,价值连城,但对于画家而言,这就是我,作品就在这,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世人总爱追求世俗,跟风潮流,大谈所谓的人情世故,当所有的人都成为阿诺德的时候,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布鲁诺,未必就比不上千篇一律的阿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