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史记:嬴政说“焚书坑儒的锅我不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周朝的繁冗礼节已不再受到尊崇,换来的是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在这个时期,涌现出很多的思想学派,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对于各个诸侯来说,谁能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谁就是最伟大的思想,每个国家都在讲求实用为先。

诸子百家

      秦国自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励精图治,最终强秦,使得秦国统一了天下。其实秦国在当时虽然用了法家治国,但并不是一个封闭排外的国度,它也允许墨家,道家、儒家士子在秦国讲学,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兼容并包”,没有这点胸怀,秦国也不可能强大。

商鞅变法

        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每每出巡都要留下自己的伟绩,曾经有那么一段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秦始皇当年并不排斥儒生,而且还要和他们商议,如何在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功绩,当时秦始皇还是比较尊重儒家学者。更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在咸阳宫养着七十个博士,这博士可都是儒生,秦始皇还经常请教他们治国方略。

秦始皇在邹峄山封五大夫树

       那么为什么后来秦始皇翻脸这么快,酿成了文化史上的悲剧呢?其实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大一统后,四海皆平,国家需要稳定。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当年秦始皇做寿,七十博士也参加了寿宴,当时就进言秦始皇,要学周朝实行分封制,为什么呢,理由是,秦始皇的亲戚们都是庶民,万一有人反叛,秦始皇孤家寡人,没人来救应,这就不好了。于是,秦始皇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李斯,这个李斯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继商鞅之后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一听这言论可就不干了,对秦始皇说了这么一段话“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霍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 李斯这一番驳斥,大概意思就是,这帮儒生一天吃饱撑的,不学习秦国法令,还要复古学周朝,妖言惑众,引社会动荡,简直是罪大恶极,所以建议但凡不是秦国所允许的,都要烧掉,谁要是私藏禁书,就要治罪。

焚书坑儒

        看来“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就是李斯。李斯分析的并无错,但采取的手段过于残酷了。从国家层面来看,大一统的天下确实需要统一思想,我们往后看,其实历朝历代都是遵循着一个思想,思想统一了,自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二、从李斯角度分析

        我们都知道李斯是法家代表,法家讲求法制,儒家讲求王道,一个法制,一个人治,两个学说必然是水火不容,李斯其人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看重自身利益的人,他当然不允许有其他人去干扰秦始皇的思想,给自己树敌。

秦始皇与李斯

三、后世史书的偏颇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采取统一思想的行动,焚烧书籍,活埋了几个其他学派死不悔改的士子(不一定都是儒家士子),这一举措在当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对于后来的儒家史官来说,这个绝对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他们在写历史时,不自然的就要加入感情色彩,把这个事情强加到秦始皇身上,大肆抹黑,彻底否定秦国的法制社会和秦始皇的丰功伟业,把儒家装扮成被迫害的一方。

         秦始皇这一“黑锅”可真是实实在在的背上了,永远也抹不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秦始皇“焚书坑儒”被天下儒生批评了两千多年,让人极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秦始皇一开始就讨厌儒生。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
    至简君阅读 2,586评论 14 26
  • 李斯,早年在楚国上蔡郡做一名看守粮仓的文书,闲散无事,不过浑浑度日。有时他会牵着自家的小黄犬,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
    捧3D场阅读 1,030评论 2 14
  • 今天和一个大学老师约好见面,想通过这个老师找到问题点,所以7:20叫他,叫的时候我说弟弟在发烧,大概是不想让我多担...
    杯咖啡_45fc阅读 160评论 0 2
  • 昨天,我把自己唯一的那件大红呢子上衣送人了。因为我发现把那件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红颜色表达出来的艳丽和张扬,我有点...
    兰馨若冰阅读 444评论 8 7
  • 八九年九月十日于赤峰 别 何必泪挂腮边, 又何必哽咽断续, 不必伤心, 也莫怪我心狠无情。 只因, 时代赋予我这神...
    鲁阳之子阅读 19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