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自我枷锁 重获心灵自由
生活的不快乐的我们似乎总在什么中间被裹挟着左右着,我们怨念家庭环境不好,遇人不淑,工作不顺。感觉逃无可逃,束缚又压抑,极度的渴望着心灵的自由呼吸,心里澎湃着生生不息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我,也是你么? 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将带给你我不一样的出路,愿我们一起探索。
一 解放来自过去的束缚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是过去 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而阿德勒认为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待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常常将现在的不顺归咎于出身环境他人,而阿德勒认为这些只是你因为不想去做某些事情而搬出来的理由,从而将自己的不幸不是自己造成的这个理由合理化,从而让自己减少责任也减少自责。经历本身并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心中诸多的怕与痛,我们不安惶恐怕迈出改变的一步,于是我们“机智”的找出了我们会首先找出未能作出改变的理由,让自己的得过且过听起来正当合理。我们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勇气——改变不幸,直面未知,承担责任的勇气。
二 解放来自他人的束缚
只要是活着我们就不可能脱离人际关系,而人的诸多烦恼也由此而生。如自卑也就是劣等感。很多人在主观上去和他人比较去解读很多事情,从而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即低人一等。而正常的自卑是来自于对理想自己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的比较,而我们的价值也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比赛,我们也不是比较竞争关系,我们虽生而不同但是平等。如果跳出竞争比较的怪圈,我们就可以衷心为别人的幸福感到幸福,并愿意为别人的幸福积极做出贡献,愿意对困境里的人伸出援手,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伙伴,从此我们对待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认可。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过于希望等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因此阿德勒提出 课题分离 这一主张。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对爱人朋友孩子可以竭尽全力的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可以把马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如果人际关系里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以相应的回报这样的想法。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好作一张人际关系纸卡,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与他人如何交往,其实都由我们自己决定。不在于他人是否领情是否友善是否回应,我们同样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们在改变态度 付出善意去经营人际关系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别人也改变,那是一种想要通过自己改变来操作别人的想法。
课题分离是将自己与他人纠缠在一起的线解开,各自面对负责自己的人生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他人,不需要和他人建立关系。相反,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位置——也就是共同体感觉才更能找到归属感 价值感 幸福感。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有的价值,才可以获得勇气。至于价值的判断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我们在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时候,也要建立横向平等关系,而不是纵向比较关系。 自我接纳也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够不畏惧的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正因为对他者有无条件的信赖并能视他人为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正因为对他人有贡献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三 解放来自未来的束缚
为遥远的未来设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件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这其实是一种拖延人生的方式,会将现在过成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就像你想要爬一座山,山顶风景无限好,你可以欣赏5分钟,而爬山需要10小时,其实我们不应该着眼于山顶的风光而忽视了路途美景。不是只有登顶才是完满,而是应该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无悔的完结。人生也没有普遍的意义,但是你可以给你的人生赋予意义,而能够赋予你人生意义的也只有你自己。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是靠我改变。
总结:
1.过去的经历经验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任何人都可以改写自己的不幸,唯需勇气。
2.将你的课题和他人的人生课题分开,各负其责,互补干涉。接纳自己,信赖他人,横向的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主动投入,积极贡献,幸福着别人的幸福,不吝于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你的价值所在。
3.不要为了前路忘记当下,认真投入的跳起当下之舞,不是唯达目的地才是完满,每一个此时此刻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