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顾了史蒂芬•柯维《与时间有约》这本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成功转化我的一些新观点并是如何影响我的生活的,希望会对你有所启发。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曾经有段时间我跌入了“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深渊里,难以自拔。问自身无果,只好去寻求他人的意见,得到的答案却是“你想那么多干嘛”。前些天有位学弟颓废的跟我说,现在的他看不清未来的路,我说:“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吧,这可不是我认识的你”没错,人有时,就会想太多,而做太少,这时,立刻行动起来就可以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安全感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包括: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方都是赢家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人际关系中,像无法解决的问题、歧见、客观环境、他人行为等,都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
与其在那些事上着力,不如反求诸己,由内而外更为有效。与他确立关系的第二天,他竟然把我跟他所有的联系方式给删了,难以置信,莫名其妙,而我又无处发泄。这是我第一次被所谓的“特殊朋友”给删了,这让我郁闷不已。后来我就释然了,那就成为更好的自己,找到那个真正懂你爱你的人吧!
独立
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畅所欲为,不需要他人帮助;心智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具备抽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能力,而不是把价值观与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个人便失去价值;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而不是依赖旁人代为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一般人四肢健全,需要多锻炼的是心智与情感上的独立。
存在感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于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歧见才有收获。以前的人际交往中,我大多数时是沉默的,即便有了意见也不会立马提出来。有时为了迎合他人而常会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当朋友说我“如空气一般的存在”时,有些许错愕。认清了这一点后,我知道我得致力于心智与情感上的独立,这终将是一场漫长的改变之旅。
操之在我
所有的事情都被创造两次,如果你不主动创造第一次,别的人或别的事就会掌握那个权力。对未来充满迷茫时,父母为我们选择了一条路,不管你喜不喜欢,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若你头脑中毫无创造性,对未来毫无远见,随波逐流。实际上,那不是真正的生活,而只是“被生活”。为了避免受制于人,在面对交通阻塞,或是别人的无理要求时,都需要操之在我的修养。它表现在我们如何集中心力,如何看待问题及如何遣词用句上。别人如何待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以待人。
要事第一
借由下面的图来展现:
着重于第二类事务,实为自己谋福利。
以原则为中心
先扣心自问,你是以配偶、家庭、金钱、工作、名利、享乐、朋友、敌人、自我、原则哪几个为中心?以前的我以自我享乐为中心,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视迷”。事实上,若被电视里的浮华生活所吸引,反而证明自身生活的乏味无趣。看太多电视,打太多游戏,长久无所事事,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是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而注重原则的人,会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受情绪及其他因素的干扰,从整体角度加以考量,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正确的抉择。
人际关系六貌
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我更倾向于独善其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利己但不损人。也有些损己利人的做法,一味压抑,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深恐得罪人,唯有借别人的接纳来肯定自我。所以,我得试着把自己的导向从迁就他人,担心他人如何看我转为按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明确自己的立场,勇于发表自我的看法。
设身处地的倾听
自以为是的人有四种反应倾向:
⒈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⒉最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⒊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⒋想当然耳——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动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十分之一透过语句来进行,三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六成则靠肢体语言。所以了解式的倾听,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即耳到眼到心到。设身处地的倾听不是为了反应,它不同于“主动式”或“回馈式”的聆听,也不代表原谅他人的缺点或同意他的意见,而是深入认识另一个体的感情与理智世界,有时甚至比本人还要更加了解他自己。人人都渴望知音,所以运用这种方式于自身人际关系中,这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
自我教育
“不读书跟不识字没有两样”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进而师法伟人。写作,记下个人的心得、经历、思想,可借以理清思路,增进思考能力;撰写思想深刻的信函也同样有益。磨练个人求胜之门,每天身体力行半小时,且终身不渝。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必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我们思想日益清明,貌随心转,定会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再次回顾这本书,我又发现了许多新观点。要有效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为己所用。让我们一起努力,做自我生命的先知。
优秀经典的书籍值得被反复推敲,若你对本书也感兴趣,有机会可以一起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