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逐层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面,设计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整体式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
2.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保障——逐层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1)基于绘本,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师生交流等方式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主题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宏观的快速阅读和基于信息获取的细节阅读,并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进行文本内容的结构化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如课例可以设计三个学习理解类活动:
① 感知与注意
感知与注意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围绕主题意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铺垫词汇的学习活动(李留建、姚卫盛,2018)。上课伊始,师生交流探讨,通过真实自然的交流,激活学生已有认知。接着,教师呈现绘本封面,提问或你通过“明知故问”,学生极易陷入惯性思维的“陷阱”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② 获取与梳理
获取与梳理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学生整体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获取文本表层信息的首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验证之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故事发展的主线~
③ 概括与整合
概括与整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细节信息的活动,通过提取、概括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围绕故事的主线,提出以下问题,学生独立阅读,寻找关键词并完成表格。随后,师生共同校对答案,并处理阅读中的生词。
(2)深入绘本,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复述、表演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① 描述与阐释
描述与阐释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指学生能用英语描写、叙述图表、步骤、相关主题或是能用英语阐释词汇、语句和图表的含义和用意的学习活动(王蔷、胡亚琳,2017)。教师在学生梳理出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图表,在关键词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考虑到独自进行复述的难度较大,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内化所学语言和知识结构。
② 分析与判断
分析与判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指学生在获取文本信息、了解文本话题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材料运用英语开展分析,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故事中的人物,并运用语篇中的信息来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能对故事中兔子的特征形成多元的理解与认识,并能运用和提炼故事中的语言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③ 内化与运用
内化与语用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是指学生能巩固和内化语篇中的语言、知识结构、价值观等,并在新的情境或是新的任务中综合运用语言。本故事极具戏剧色彩,适合小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较难用英语阐述对故事的理解,而表演恰恰成了学生表达思想的“显示器”。同时,通过表演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和语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加入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朗读故事。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其发挥想象,在表演的过程中对结尾进行合理的续编。
(3)超越绘本,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批判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① 推理与论证
推理与论证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是指学生能整合语篇中的线索、逻辑、因果关系等多重复杂的信息,推导出词义、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等。教师呈现语篇中多处含有重点词汇的语段,引导学生对不同语境下的词汇进行解释,从而形成对单词内涵多元的理解——文中的词语不仅表示体型上可见的强大,更表示智慧、心态等方面无形的强大,而后者则是本文的主题意义。
② 批判、评价与迁移
批判、评价与迁移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是指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能迁移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