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义和小学 梁丽
2017盛夏,随我区进修学校一行,来到泰山脚下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全是心理和教育界的大咖,所讲内容深入浅出,却又时时透出专业水准,让人受益匪浅,感叹不虚此行。
会期不长,我只参加了讲座部分,没有参加更专业的工作坊。单单是这一天半的讲座,就让人觉得容量超大,目不暇接,有待回来慢慢咀嚼消化。
19日上午是上海市风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曹凤莲主任和山师附中卢敏老师的专题报告。曹凤莲主任的报告中让我思考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学校工作中要注意随时的“正强化”。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导重视”和“教师努力”,就是一个典型的互相强化的例子。管理者重视和尊重每一位老师,老师自然会努力工作,老师努力工作了,管理者就持续予以重视,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学校工作就顺畅了。这其实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管理的第一素质——胸怀。反之,如果形成了负强化的恶性循环,也许表面上的工作会风平浪静,但是会造成老师们怨声载道,学校内部暗涛汹涌,危机与矛盾会一触即发。第二是让我意识到,学校有能让师生认同的规划与愿景,以及在这一规划和愿景指导下形成的德育、教学体系和制度,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并独有特色的第一保障。反思自己,这也是我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卢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卡牌。从她对卡牌的运用中我们能感觉到,在一位好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不同,但是每个孩子都很美。就像《中国教育寻变》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每朵花开放的时间都不同,但是无论早晚开放,它们都很美”。学会尊重孩子,才会有理解和更加美好的情感产生。而这里所说的尊重,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去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去认同并支持他们对自己的选择。卢敏老师的卡牌运用案例还告诉我,只有真正的去触动一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才会促进他们的改变。这种触动的契机恰恰又是稍纵即逝,所以为师者或者一个教育的管理者,就要时时刻刻做有心人,保持安静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才能从对他人的观察和体会中发现并抓住这一触动的契机。一旦触动,我们想要的改变就会水到渠成。
19日的下午,是台湾的表达心理治疗大师赖念华的报告。赖老师是心理剧大师,在所讲的“校园霸凌”等案例中恰当充分且高效地运用了心理剧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教师培训、学生心理辅导和家长培训等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真正的去换位思考,去换一个角度和位置对别人的想法感同身受,可以让自己更加平和的看待荣辱、对待他人,让自己的心,能更好的享受幸福和安宁。
20日上午北师大方晓义教授所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从问题解决到促进发展”让人更是感慨良多。我们的教育,终于从不断“灭火”中开始反思,把目光从“行为矫正”放到了“积极发展的促进”这个角度。这不禁让我想到在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时山师的张文新校长所讲的一个观点:积极心理的培育,才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所在。我们总习惯于把眼光放在出现的问题上,忙于去扑救和改善问题,却少有人关注根本,关注每个孩子和老师积极的内心有无发展,关注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没有形成。李建华教授在《中国教育寻变》一书中就提到过“发动机”的问题。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们为他们自己装上他们想要的“发动机”。积极心理的培育,是一项非功利却要有规划的工作,不仅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关注,更多的要把我们的眼光投向家庭,投向每一个会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成年的教育者。
泰山脚下的一天半,除却仰望之余,更多的带给我的是感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笔下的《望岳》已过千年,但是泰山却一直矗立,依然那样巍峨。正如我们的教育一般,虽经岁月翩迁,却始终情怀不变。愿我们的历下教育也如泰山一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