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德山不仅是天下第五十三福地,还是常德这座城市的缘起。四千多年前,蚩尤大败于黄帝后,退守湘西的崇山峻岭之间。作为溃军之师的首领之一,善卷大概痛定思痛,后在枉人山坚持德化众生,并留下唐尧面北而师与虞舜禅让而辞的典故。正是这贤德的圣名,不仅让枉人山改名徳山,更让原本的鼎城改名常德。
原本的德山是沅水与支流枉水夹峙中的群山一片。后因来往商船的停留,变成重要的停靠点,并依托常德城市的日久发展,形成今日的经济开发区。眼看前些年落户的工矿企业难成气候,政府决定改弦易辙,将德山还原到最初的形态,变成大公园。
只是数年开发,削去山头无数,纵横街道漫山遍野,若不是翻看历史书,只怕以为这里本就是孤峰南北,遥相呼应。时过境迁,最早为纪念善卷而建的善德观,早毁于战火,并在唐代重建时已易名乾明寺。如今的善德观复建于2005年,并迁址于德山南麓,远离沅水之滨。
虽有德山公园毗邻,善德观却没有沾到福地足够的光环。道观占地虽大,香客却寥寥无几。山门前有善卷大人的雕像,后有戏台。往里依次是善卷殿至玉皇殿等五重大殿。最后是在建的三清殿。中轴线的东侧有不同隔间,供奉更多神仙。不要说偏殿的诸位神仙平时少人打理,主殿群的善卷殿也无人值守。看来当家师虽有号召力,筹各方善款建起恢宏的道观,却无力引来更多的同道共弘道业。
从道观的整个格局看,当家师重香火却轻香客,重文化却乏举措。道观的功德箱常比人多,偌大的道观找不到可供休息的长凳,也不见客堂在哪里。文化长廊花大力气请人绘了老子八十一化,善卷文化研究会亦挂牌有人,但如何为道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似乎道观的思路并不清晰。
与孤峰塔比肩的乾明寺倒是要精致许多。虽一样缺人手,山门与中轴线不在一条线上,且寺庙观音面南万佛朝北,方位迥异令人不解,但疏影横斜,亭台回廊,案台整洁,经幡庄严。门口文化宣传牌详尽解释了善卷德山,如此尽沐仙家泽露。
此行不巧,孤峰塔正维修而无法登高,但密林之外沅水隐约,舟船长鸣,岸滩筑堤,反铲忙碌。上下齐动之繁荣,让人对未来的山水画卷充满期待。
本想借宿于此,养精蓄锐,聆善卷大人更多教诲,沾更多福地福气,可惜遭客堂拒绝。稍事休息后乘车离开,一路匆忙如忧国忧民的屈原。想起他的词句: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但他毕竟是被流放,而我是云游,该有更多的从容才对。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