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先上
——贵阳市云岩区第二人民医院肖植文抗疫事迹
肖植文,云岩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2022年8.31抗疫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若有战,召必回,抗击疫情,党员先行,只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他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机构检验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在面临疫情防控严峻考验中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甘于奉献、表现突出。
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他未雨绸缪,在医院还未筹建核酸实验室的情况下,就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学习核酸检测的理论知识,使科室全体人员均掌握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并获得基因扩增及核酸检测资格证书。为了学习更先进的核酸检测流程,2021年他参加了贵州医科大生化干部班及分子生物(新冠检测方向)进修班。
2022年移动式方舱核酸实验室筹建之初,他被任命为方舱组组长,他利用休息时间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演练。实验室落地中心后,他积极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参加方舱仪器的培训和操作,以最短的时间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人手不足而检测任务艰巨的情况下,他克服一切困难立即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为抗击疫情加码助力,他是一名经得起“检验”的检验人。
2022年8.31贵阳花溪疫情,市卫健急召医务人员立即支援花溪,在不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下,他立刻站出来,第一个报名,“我是党员,我向上”,就是这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他,连身换洗的衣服都没带,就连夜带着移动方舱出发支援花溪,到达基地后,立即带领队伍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面对全市核酸检测范围广、任务重的情况,他每天只睡3小时,以身作则带领队伍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与病毒近距离作战。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凭借专业的技术水平化身“火眼”,快一点,再快一点把病毒筛出来、捞干净,尽快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他在花溪方舱基地连续奋战了42天,一次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检测任务,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检测记录,先后完成贵阳市大规模核酸检测、重点人群、红丝带等200余万人的核酸检测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守护人民健康和安全,竭尽全力。
2022年10月12日,贵州省各地区支援部队准备撤离,市卫健委急需一支检测核酸又快又好的队伍,他当时还在方舱做核酸检测,接到任务立即带队转移至会展城气模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他到达气模后连夜带队查看气模工作环境,熟悉气模工作流程,为第二天核酸检测任务顺利完成做足功课。在气模工作的十五个日日夜夜,他先后担任3号馆1组组长,6号馆3组组长,圆满的完成抗疫任务的同时还创造了贵阳市核酸检测登高计划9小时完成36000管的好成绩。
2022年10月31日晚,仍在居家隔离的他,接到区卫健局的紧急召回,刻不容缓的赶到黔灵医院核酸实验室,负责整个云岩区核酸检测工作。他通过先进的核酸检测理念,流水线式工作流程,让黔灵医院核酸实验室日检测量从5000管升至20000管,并参与筹建云岩区常态化实验室,终做到日检25000管的检测速度。
他不是本次疫情最后撤离的人,但仍离家93天。他回到本院后仍然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实施“乙类乙管”后,患者剧增,科室所有同事都先后被新冠感染,面对如此艰难的时刻,他仍然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始终牢记习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神圣的誓言。
他在这三年的抗疫工作中,不论是在医院工作还是抽调支援,无论是在方舱还是气模,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都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包裹得密不透风,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他的全身,他没有退缩,他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种力量叫检验人的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闻令而动,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检验人的使命担当,用挺身而出和大无畏的坚守诠释了义无反顾抗疫精神。